老 李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老李当兵退伍后托熟人进了县直一个不错的单位。因学历不高、能力有限,领导安排他负责监管单位家属楼房的建设。

这栋家属楼共五层,一个单元,共住10户。房屋建好后,他挑了最好的楼层(三楼),又把一楼公用楼梯道用铝合金做护栏圈了起来,占为己有。

楼房竣工一年后,老李被调到县环卫部门工作。后来又被单位派到下属二级单位负责全县的环境卫生工作。这份工作不算累,手里还多少有点权力。自从担任领导岗位后,今儿安排几个工人帮他拖一车木柴回家,明天再安排几个工人把木柴锯好,又从门前场子搬到住处,工人们无偿为他服务,他完全不顾及工人们的辛劳,以权谋私,很不像话。他瞧见家属楼后有片空地,心思又活络起来。想接盖一间房。一楼二楼的住户起初不乐意,他便挨家挨户去做工作,总算说通了。一楼二楼少出点钱,三楼以上多出点。半年后,新房落成,虽说多少挡了点光,可凭空多了间房,住户们也挺满意。

楼房盖好没多久,老李又盯上还剩下的那块地基,盘算着再盖几间柴火屋。这下,住他楼下的四户人家坚决反对,再盖下去,采光就彻底没了。为了把事办成,老李拍着胸脯对楼下的住户说:“只要你们同意建,钱的事我来想办法。”他借职务之弄来些钢筋、水泥、砖、沙等材料,盖了两层柴火屋。一层5间,共10间,每间柴火屋面积不到10平方,90年代初都用木柴做饭,虽面积不大,堆放木柴不成问题。柴火屋盖的高度正好同他的三楼水平线。之后,他又在柴火屋楼顶种上一颗桂花树和一些花草,旁边又加盖一间温室火笼屋,从自家后阳台开了扇门,直通花园和温室火笼,这一步步算计都是为自己方便。

可是柴火屋盖好后,一楼的五间还能放些木柴和杂物啥的,二楼的三间根本没法用。一到下雨天就漏水,堆在里面的柴火全烂掉了。

夏天雨水多,老刘每次看到柴火屋腐烂的木柴,心里特别堵,实在忍不下去了,便硬着头皮找到老李,强装笑容对老李说:“老李,我那间柴火屋这些年一直没法用,木柴都烂成渣了,门都被泡烂了,你看哪天有空,把花盆挪挪?我想找师傅做个防水,钱我来出,你就帮忙把花盆先找个地方放放……”

老李皮笑肉不笑,不冷不热地回了句:“我楼顶花盆太多了,不好收拾,怕是弄不了。”说完扬长而去。

老刘心里憋着股气。心想,这事儿要是搁在他身上,怕是早闹翻天了。可转念又想,还是得沉住气,慢慢跟他磨,总有说通的那一天。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春茶刚上市,老刘下乡时特意给老李捎了两盒新茶,上楼送到他家。老李收下了茶叶,之后两人碰面,也只是打个招呼,绝口不提楼顶做防水的事。这事儿被老刘的媳妇看在眼里。没多久,她又拎着一提蜜猴桃上楼给老李送去。那天老李出去钓鱼了,他爱人刚起床。老刘的媳妇客客气气地喊了声:“汪姐”打扰您啦,我下乡摘了点新鲜水果,您尝尝。”

老李爱人不客气地收下水果,老刘的媳妇坐了会儿,便提起柴火屋做防水的事。老李的爱人倒是答应得爽快,笑着说:“可以做啊,你们请师傅来看看呗。”老刘的媳妇一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趁热打铁,第二天一早老刘的媳妇就喊来师傅。同师傅一起去老李家楼顶查看———这也是她头一回进老李的家。

两人从老李的客厅穿过卧室,又经过阳台,过了天桥才到花园。只见一棵高大的桂花树长得正旺,树根粗实得很,照这势头长下去,恐怕两层柴火屋的地基早晚都得被顶塌。园子里的花花草草更是密密麻麻的,乱七八糟的,一盆挨一盆挤得几乎没处下脚。师傅边看边念叨:“要做防水可不容易啊,花盆得全部挪走,更大的隐患是这棵树......。”

老刘的媳妇知道这事难办,之前丈夫跟老李商量没成,她想着再试试。那天她出门倒垃圾,在楼梯道正巧碰见老李钓鱼回来,忙上前搭话:“李哥,今儿钓了不少鱼?”老李笑着应道:“没钓着啥。能钓鱼的地方在搞建设,往后怕是没地方钓了。”

老刘媳妇趁机开门见山:“李哥,您也知道,我家那间柴火屋这些年一直没法用。上午我找师傅去您家看过,说能做防水,就是得先把花盆挪个地方。”老李说:“等我有空了弄。”老刘媳妇赶紧接话:“您看哪天有空,我来帮您挪。”老李又说:“就是我那几盆牡丹花,是直接栽在用火砖砌的池子里,得等秋天移到盆里,现在还动不得。”

老刘媳妇听出话里有松动的意思,心里一喜,不就等几个月嘛。老李又补了句:“这柴火屋当初是我掏钱建的,真要是县里拆迁了,赔偿款可得全算我的。”老刘媳妇笑着应道:“当年确实是李哥操心又出钱盖的,真到拆迁了,赔偿款肯定得是您的。”老李“嗯哼”一声又说:“谁个没有难处啊,你放心,到时候了我把楼顶的花盆清一清,就能做防水了。”老刘媳妇心里一阵欢喜,觉得总算有了盼头,赶忙进屋把这事儿告诉了丈夫。

一晃到了秋天,老刘也不见老李提起楼顶的事,那天又下了场大暴雨,老刘心里忽然想起:老王以前跟老李是同事,他家的柴火屋就在老李种的桂花树底下,漏水更严重。不如找老王合计合计。次日晚上,老刘转门找到老王提起柴火屋的事:“老王,你也知道,咱俩那柴火屋简直就是个摆设,啥也放不了。我找老李说过多少回,让他把花园拾掇拾掇做个防水,他嘴上答应,就是看不到行动,还说自己放了几个大桶,根本没漏到柴火屋里。他这叫什么事啊,真不是人!”

老刘顿了顿又求道:“老王,以前你跟他是同事,你去跟他商量商量呗?”老王一听也来了气:“我前几年就跟他商量过,他嘴里答应,好好好,就是没行动,还说柴火屋是他出钱建的,要是拆除,钱都是他的,后来我也懒得说,他是想钱想疯了,整他妈的漏,哪天漏塌了才好。”老王气乎乎地骂道。

老李心里总盼着柴火屋哪天能拆迁,换笔赔偿款。可这房子拆了也派不上用场。除非他自己申请拆除,得不到钱,他又不甘心。偏把柴火屋楼顶堆得乱七八糟的,任谁劝都不听。时间久了,邻居们都觉得,对老李这种自私自利的人,眼不见心不烦,之后再没人提起柴火屋的事。

老李的媳妇是城里长大的姑娘,年轻时是个大美女,瓜子脸、皮肤白、大眼睛、留齐耳的汤卷发,又有体面的工作,要不是腿有点小毛病,走路一跛一拐的,咋会看上老李?老李皮肤黑得像木炭,瘦若干柴棒,还是个秃顶,俩人站一起,总被别人打趣是“鲜花插在牛粪上”。正因如此,老李对他的媳妇格外上心,下班回家买菜做饭洗衣全包,把家务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把老伴伺候得白白胖胖。老李的媳妇喜欢打麻将,出门玩,或是玩好了回家,都是老李开车接送,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老李在外强势,在家被媳妇训得服服帖帖的。一天中午,大家都在午休,老李在小区场子修摩拖车。敲打声刺耳,大家就是不敢吱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楼上突然传来一个女的声音:老李,大中午的,你不休息,别人就不休息吗?敲敲敲,给我停下……大家一听是老李媳妇的声音,敲打声嘎然而止,整个小区恢复了宁静。要是换着旁人说几句,他会立即翻脸。

一晃老李退休几年了。每月和媳妇去外省儿子家带一个月孙子,一个月到了,接着亲家接手,他和媳妇再回老家歇一个月。在家的日子里,他每天骑车买菜做饭,闲了就去钓鱼,日子过得倒挺规律。

今年夏天,一天下午,一辆轿车停在小区场子。先从轿车下来的是老李的儿子李博。李博下车后,打开车门将老李扶着下车。老李的儿媳妇搀着他的右胳膊,儿子李博搀着他的左胳膊,慢慢从场子走过来。老李的媳妇拎着行李箱很疲惫的走在前面。老刘正在凉晒衣服,忙上前一把拉着老李的手问道:“老李啊,你这是咋整的?我来扶你上楼吧。”老李嘴歪了歪,微笑着没吱声,倒是眼眶湿润了。

老李这次从儿子家回来,简直判若两人,精神头差了一大截,瘦得皮包骨......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次他到儿子家带孙子没几天,就突发高血压中风了。虽经及时抢救保住了性命,却落得个半身不遂的毛病,好在脑子还算清醒。

老刘把老李扶上楼,下楼时就在想,柴火屋的事,说不恨他,那是假的,和老李同住一栋楼多年了,他病成这样,还是要去看看。老刘回家同他的媳妇商量,媳夫也同意老刘的想法。第二天,老刘买了些水果和牛奶去了老李家。恰逢老李正在休息,他没敢打扰,放下东西跟老李的爱人闲聊了几句家常,便回了家。

下楼就碰见了老王,也不知他听谁说的,老王手里也提着水果,正要去看望老李……

没成想,老刘这人之常情的举动,竟深深感动了生病的老李。那天,老刘正在屋里吃晚饭,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老刘的媳妇赶紧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是老李的儿子——李博。老刘的媳妇笑容满面忙招呼李博进屋坐。李博进屋就很客气地喊了声,刘叔,递上一支烟,又开口道:“刘叔,我听我爸说了柴火屋漏水的事。这些年您这边没法放东西,实在对不住您。是他考虑不周,我爸说趁我在家,明天就请工人,先把花盆都移走,彻底做个防水。钱的事您不用管,爸说全都由我们负责弄好。”

老刘听着这话,心里那点因柴火屋漏水积下的不快,像被温水慢慢化开。老刘摆了摆手,笑着说:“你爸身子骨要紧,这事不急不急……”话没说完,就被李博诚恳地打断:“刘叔,我爸躺床上还念叨,以前只想着方便自家,从没顾及您们这边几家,这次生病他才明白,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年多亏您多担待。”李博一边说一边微笑给老刘装烟。

第二天一早,老刘就听见柴火房的楼顶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他扒在窗户,头仰着往上看,见李博正指挥着工人搬花盆。老刘搓了搓手,转身对媳妇说:“媳妇,等楼顶防水弄好了,我们收拾收拾柴火房,把咱家不常用的东西都搬柴火屋去。媳妇嗯嗯两声,笑着应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