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后随想(3)

上一集

下面的文字是小羊同学亲笔,今天看到她的本子上的题目,就震了一下。没想到这句结课口号给她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谢谢你的懂得

    2018,让我们继续浪漫地读书

                                  文/杨艳婷

2018年6月份的某一天,依然是在中考的古战场上,一批陌生的面孔在黎明的照耀下显露出来,笔是他们持在手中的剑,而知识则铸成盔甲……血气方刚!而那份如红绸般的温柔和浪漫,则被他们尘封在了身后路上的书中。

2018年1月3日8时59分

语文精品课网络直播正式开始。

渐渐地,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乡愁”两个字。其实当时作为学生的我们早已经心知肚明,这“乡愁”的字义在现在来说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题目、简简单单的一首诗歌罢了,但我却认为,这一节语文公开课,不仅仅是为了传达诗中的精神,更是为了向余光中老先生致敬。

课上老师同学的表现宛如行云流水,即使刚开始的我们还对会“追踪”的摄像头有点小紧张,但到后来就慢慢开始释然了。

时间在一遍遍的深情朗读中溜走了,快到下课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本书。

“余光中老先生的一生,就是一本书,一本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书!”

说完,她走到讲桌前,将面前放着的一摞书一本一本摆在桌上,然后从中挑出来一本对我们说:“2018,让我们继续浪漫地读书!”

听到这句话时,我不禁心头一颤,然后又赶紧附和着其他人:“2018,让我们继续浪漫地读书!”

2018,是我们的中考年,也将会是我们最辛苦、最难熬的一年。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年对我的意义不同,导致母亲对我更加严格起来,也对我提出了杜绝“闲书”这种不公平条约。

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焚书坑儒!

终于有一天,我提出了反抗,愤怒地问道:“闲书闲书,那些作家写书又不是为了中考!书上的知识是受益终身用的,不是为了中考!”老妈也怒吼道:“对,你现在就是为了中考,其他的现在都没有这个重要!天天闹着买书买书,也没见你作文写得多好,反倒是分越扣越多,你对得起那书吗……”我沉默,不再说话。

所以说,自从那天起,那些浪漫的书,便离我而去,像风一样,跨过海峡,躲到云里去了。

老师说,余光中先生的一生,就是一本书。

我安静了下来,蓦然回首看向我的从前。

有人说,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一生在写一本书,那书,有好也有差,而评判它好坏的标准,并不是厚度,而是内容。

有的书,厚过高山,却平淡而乏味;有的书,薄过草席,却在不知不觉中,讲出了一个世界。

那,我的书呢?

我将它一页页地翻开,上面记录着我每天在车窗里看到的朝阳、每天在街角转弯处遇到的斜晖、每个温暖我心上的人与事……

开心的事,会让笑点低的我笑个不停;而遇到那些难过的事呢,我则会找个朋友陪我勇敢地翻开下一页。

随着前面累积的页数越来越多,出现在我身边、出现在书里的人越来越多起来……

“20171230页、20171231页……20180103页……”

我们缓缓地翻开下一页,却知看见上面漂亮的几个字:

“未完待续。”

2018,一切一切的事情都还充满可能,一切一切的美好都还没来得及盛开……那你,是否愿意与我携手用温柔和浪漫填满那些空白?

与智者同行

总觉得小羊的文字带着淡淡的失落。

喜欢书的孩子,往往充满灵气。我就是喜欢她的灵气,将近400天。可是如她所言,“现代版的焚书坑儒”对张扬的灵气真的是一种极大的压制。这种“我要的是葫芦”的思维模式必然会让蚜虫泛滥,啃断语文的藤蔓。

急功近利的人们,请给孩子们的语文一条生路。

不读不写的枯萎的语文,潜心题海的枯燥的训练,必然让学生的思想、精神、情感干瘪、干涩、干涸。语文,我们若将其精华舍弃,专注取其糟粕用以应试,那么,我们便是以损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为代价,日日所做皆为砍断中华文化之根的祸事。

余光中先生始终反对台独分子的“去中国化”,始终反对台湾语文教材降低文言文比例的愚蠢做法。他认为抛弃文言文,我们的民族将成为没有记忆的民族。对于台湾当局决议删减文言文,他更是炮轰当局行为与汉奸无异。

如若我们唯考试论、唯分数论,应试是至尊,那么中华文化的“水土流失”也是必然。如此推理,以应试为纲,自作主张削减或丢弃课本的行为,不是在传播文化,而是在毁灭文化。

2018,新年伊始,我们还是将读书纳入日常吧!否则,工作几十年又有什么用呢?混年龄罢了。长年累月,经验值没长反退,那就可怕了。

读书,给人底气。

余光中先生就是书痴,所以成就其成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学了他的诗,也学学他的人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