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理论的光芒总是能够穿透迷雾,为前行者照亮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其立场、观点、方法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深入学习、运用这一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我们把握时代脉搏、应对复杂挑战、推动事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犹如明亮的北极星,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一立场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为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改善人民生活日夜操劳,亦或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人民富裕不断探索创新,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数百万党员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精准施策,让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丽篇章。这一伟大成就的背后,正是“人民至上” 理念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决心。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这一立场,将人民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无论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还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都要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自信自立,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内在精神特质,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从古老华夏文明在世界东方的独立孕育、发展,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抵御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自信自立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脊梁。在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外部压力,我们更要坚定自信自立。在科技领域,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加大研发投入,在5G通信、芯片设计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彰显了中国企业的自信与实力。这启示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立足本国国情,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展现自信自立的精神风貌,勇于担当作为,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守正,就是坚守正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创新,则是在守正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开拓进取,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培育新经济业态,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政治领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渠道。在文化领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守正创新的内涵,在工作中既要坚守原则底线,又要勇于创新探索,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社会治理难题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出台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党员干部要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在工作中,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症结,通过创新方法、完善机制等途径,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事业发展。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工作方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党员干部要学会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工作,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注重各方面工作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有的大视野大境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安全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一带一路” 建设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党员干部要培养胸怀天下的格局,在工作中树立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将其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时代的舞台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