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有别的城邦艺术 | 希腊艺术(二)

Temple of Artemis turkey

古风艺术:城邦的艺术

公元前7世纪和前6世纪,希腊人似乎完善了“polis”这一观念,即城邦。城市过去只是一座堡垒,一个危机时刻的避难所,此后却逐渐成为社会群体和身份标志。

我们所了解的城邦有几种不同的统治方式,包括君主政治(monarches,意为“唯一的统治者”)、贵族政治(aristoi和kratia,意为最好的统治)、僭主政治(tyrannos,意为“独裁者”)、寡头政治(oligoi,意为“少数人”,指少数处于统治地位的精英)以及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demos,意为“人民”)。通往民主的道路进展缓慢,起点是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的梭伦(Solon)改制。

纪念性神庙建筑兴起
公元前7世纪某个时刻,希腊建筑师开始考虑使用石料而不是木材来建造神庙。柱廊不仅为神庙增添庄严,还为祭拜者挡风遮雨。它既不算外部结构,也不属于内部空间,因此起到了过渡区域的作用,横亘于凡俗世界与神圣内殿之间。

多立克和爱奥尼亚风格立视图

多立克风格(Doric style),因源于多立克地区而得名。多立克式立柱的柱身由下而上逐渐变细,而米诺斯-迈锡尼式柱身是上粗下细。希腊的围柱式神庙可以视为埃及圣殿的柱式庭院,只不过内外结构恰好相反。

佩斯图姆的多立克式神庙 早期多立克式神庙的范本是意大利南部城市佩斯图姆(Paestum)两座保存完好的神庙,古风时期,那里曾是一个繁荣兴盛的希腊殖民地。赫拉神庙II是保存最好的多立克式神庙之一,向我们展示了大型多立克式神庙中支撑天花板的方式。

赫拉神庙II内部。约公元前500年

爱奥尼亚风格(Ionic),爱琴海群岛和小亚细亚海岸地区。爱奥尼亚风格的出现比多立克风格约晚半个世纪。由其植物装饰来看,似乎深受近东风格的启发。

以弗所(Ephesos)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在古代享有盛名,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现土耳其境内。

阿耳忒弥斯神庙
阿耳忒弥斯神庙

德尔斐的一座宝库集中体现了这些爱奥尼亚建筑特征,宝库由爱奥尼亚地区的锡弗诺斯(Siphnos)岛民所建,时间是公元前525年前不久。

《诸神与巨人族之战》(Battle of the Gods and Giants),出自德尔斐锡弗诺斯宝库的北部檐壁。约公元前530年。大理石,高66厘米。德尔斐考古博物馆

科林斯风格,直到公元前4世纪才形成。希腊人当时就认识到了这场建筑革命的重要性:建筑师开始撰写关于建筑的论文,这是已知最早的建筑论著,他们的建筑作品也为他们赢得了声誉,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石雕
考丽与库罗斯 
早期希腊雕塑明显借鉴了埃及雕刻家的技法和比例体系。希腊雕塑是真正的自立式,是艺术史上最早脱离支撑结构的大型石雕人像。在古希腊,男子可以在公共场所裸体,但女子不行。
学者以希腊术语来命名这些雕像,女像统称为考丽(Kore,复数为korai,即少女),男像统称为库罗斯(Kouros,复数为kouroi,即少男)。

考丽雕像的发展程式看来与库罗斯相似。例如图中的《穿多利安式羊毛衣裙的考丽》,她身体呈块状,强调腰部,看来是图中考丽《考丽[少女像]》的“直系后裔”。由于她身着厚实的羊毛衣服(peplos),也被称为《穿羊毛衣裙的考丽》(Peplos Kore)。

《穿多利安式羊毛衣裙的考丽》(Kore in Dorian Peplos),又名《穿羊毛衣裙的考丽》。约公元前530年。大理石,高122厘米。雅典卫城博物馆
《考丽[少女像]》(Kore[Maiden])。约公元前630年。石灰石,高62.3厘米。巴黎卢浮宫

古风式的微笑:皮笑肉不笑。上翘的双唇依旧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微笑,名为古风式的微笑(Archaic Smile),眼睛不带笑意。

建筑雕塑:建筑焕发生机
初次营造石制神庙后不久,希腊人也开始用建筑雕塑来装饰这些神庙。

自古王国时期起,埃及人就一直用大量浮雕来装饰墙壁和立柱。但是,这些浮雕很浅,并不会打破表面的连续性,其本身也没有什么重量和体积,所以它们与建筑背景的关系就像壁画一样。

科孚岛的阿耳忒弥斯神庙 
只要看到科孚岛上阿耳忒弥斯神庙的正立面就会知道,后来的希腊建筑雕塑从观念上来说继承沿袭了狮门浮雕。这座神庙建于公元前600年之后不久,属早期古风风格。其雕塑也局限在三角楣内,即天花板与屋顶之间的三角形区域。三角楣就像一道屏障,防止后面的木椽受潮。它也成为三角楣雕塑的背景。

阿耳忒弥斯神庙西三角楣中部,希腊科孚岛。约公元前600—前580年。石灰石,高2.8米。希腊科孚岛考古博物馆

虽然这座神庙是为阿耳忒弥斯女神而建,但雕像表现的是蛇发美杜莎(Medusa),希腊神话中的戈耳贡女妖(Gorgon)之一。据说美杜莎外貌可怖,任何人见到她都会变成石头。

美杜莎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视觉上的守护形象,但最近的研究提出她是神祇威力的直观表现。她被构想为动物的女主人,见证着女神的权势及其对自然的统治。

埃癸娜岛阿维亚神庙的三角楣
描绘的是第一次洗劫特洛伊的场景,领导者是赫剌克勒斯和萨拉米斯国王特拉蒙(Telamon)。西面的三角楣约为公元前510—前500年制成,描绘的是由赫剌克勒斯的亲戚阿伽门农领导的第二次对特洛伊的围城之战(《伊利亚特》中有详细描述)。

瓶画:宴饮的艺术
在瓶画艺术领域,古风风格取代了东方化风格,雅典和其他文化中心的作坊生产出十分精美的陶器,绘有取材自神话传说和日常生活的场景。

彩饰的陶器只在宴饮(symposium)等重要场合使用,这是只有男人和高等妓女参与的酒会,妻子和其他良家妇女都不能参加。房间四周放置着躺椅,宴饮者倚卧于躺椅上,房间中央有一个彩绘的大调酒器(酒瓮[krater]),宴会主持者就用这个调酒缸给他们斟酒。欢宴中有音乐、诗歌、说书和文字游戏,最后常常是以欢爱结束,这样的情形经常描绘在酒杯上。

东方化风格与古风风格瓶画的差异主要在于技法。雅典瓶画家开始采用黑绘技法(black-figured technique):整个图案都以黑色涂料描画,,内部细节用针尖刻出,然后在黑釉表面加上白色和紫色颜料来达到突出强调的效果。

大量黑绘画瓶在伊特鲁里亚的墓葬中出土。这些画瓶从理论上来说代表着希腊(尤其是雅典)艺术的重要时期,但论其实际功能,我们便可以认为画瓶是伊特鲁里亚视觉艺术和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绘技法的典型范例之一是一尊雅典双耳瓶(Exekias),制作于公元前6世纪下叶。画面中是荷马史诗英雄阿基里斯(Achilles)和埃阿斯(Ajax)在掷骰子玩。

《阿基里斯和埃阿斯掷骰子》(Achilles and Ajax Playing Dice),黑绘双耳罐,画师兼制陶师署名为埃克基亚斯。约公元前540—前530年。高61厘米。梵蒂冈博物馆
欧西米德斯:《欢舞》(Dancing Revelers)。红绘双耳瓶。约公元前510—前500年。高60厘米。慕尼黑Museum Antiker Kleinkunst

古风风格
在希腊强盛且越来越个性鲜明的诸多城邦之中,雅典逐渐崭露头角,民主的产生便始于这一时期。在那创造力蓬勃发展的时代,出现了树立纪念性石雕和修建神庙建筑的伟大传统。

受埃及范例的启发,雕塑家和建筑师们实验性地运用比例系统,并用比真人还大的雕像装饰建筑。越来越自然并向自立式发展的雕像,如库罗斯和考丽,见证着希腊人专注于表现具备完美形体的理想人物。瓶画领域的黑绘技法和红绘技法在发展。

谢谢阅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