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明智部•亿中卷•0258虞卿•六国的破灭之道

译文

秦国王龁攻打赵国,赵军吃了几次败仗,楼昌请求赵王派地位尊贵的使者去求和。虞卿说:“目前主动权完全握在秦国手中,秦王想的是趁此彻底击破赵国的军队,即使派人去请和也不会有用的。不如用贵重的宝物讨好楚国和魏国,则秦王怀疑天下合纵抗秦,和谈才有机会成功。”

赵王不听,仍然派郑朱到秦国求和。

虞卿说:“郑朱是地位尊贵的人,秦王一定对天下人表示尊重他,故意引起天下注意。天下各国看见大王向秦国求和,一定不出兵援救赵国。秦王知道天下不出兵援救赵国,求和就不能成功。”

后来果然如此。

[冯评译文]

战国的策士,虞卿能排在第一位。

原文

秦王龁攻赵,赵军数败,楼昌请发重使为媾。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军矣。虽往请,将不听。不如以重宝附楚、魏,则秦疑天下之合纵,媾乃可成也。”

王不听,使郑朱媾于秦。

虞卿曰:“郑朱贵人也,秦必显重之以示天下。天下见王之媾于秦,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则媾不可成矣。”

既而果然。

[冯述评]

战国策士,当为虞卿为第一。

【译文】

王龁(he,二声,河),也作王齮(yi,三声,以),战国末期秦国将领,长平之战名义上的主将,实际上是白起的副将。

虞卿,名信,战国时期名士。长平之战前期助长联合楚魏对抗秦国。

最近写了一篇关于“主战派”“求和派”和“投降派”之间的区别。

其实如果能打得过,自然都是主战派。

打不过了自然就求和了,之所以能求和成功,说明双方力量相对均衡,求和对双方更有利。

至于投降派嘛,呵呵。

秦国和六国之间战或者和,在苏洵的《六国论》里就有论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