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 《好好学习》找到你的临界知识,并加以使用

《好好学习》这本书做了两次PR,第一次画出的导图非常不满意。没有整体的把握书的内容,也没有找到自己的答案,但PR第一遍时,就觉得干货满满。今天做了第二次的PR,用了79分钟左右。问题找到了答案,但真正的收获,需要更长的时间,用实操来践行。在活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舍弃了跳读和挑读的方法,放回了高速阅读,不好的地方就是,书看了一本,导图已经满了,还加了一张。这时候就明白了挑读和跳读是为了把握全局。

准备阶段给自己设的目的是如何更好的吸收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预习阶段的时间较长,用了八分钟,细读了前言和自序。

为自己提出的关键词是知识管理、认知深度、值得学的知识、临界知识、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技能。

设立的问题是1、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2、怎么开拓我们的认知深度

3、如何将临界知识的思维方式用于我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4、如何提高学习技能。

一、知识管理

        我们处在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每天有各种各样的讯息通过APP、公众号、微博传来,我们想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参加了许许多多的线上课程,报了一个又一个的专业资格考试,压力山大。那有没有一条绳子是可以把他们串起来的呢?答案就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核心便是通过知识提高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我们有些停在了第一步的前半部分,也有更多的人,卡在了改变行为上。

       那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认知深度呢?临界知识,就是找到事件的内核,找到它的规律性,加以使用;其二是认知效率,80/20法则是一个经常听到的概念,我们一天的工作时间里,只有20%是用来处理工作内容,另外的80%用来上网、聊天,那如果我们转换这个时间利用率呢?。如果我们不是一扫而过,使用80%的时间去寻找一个事件中的20%的内核呢?

        斜杠是一个知识累积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多份工作精疲力尽的过程。书中教了我们一个多元跨界的知识,有一句非常启发的话,一个人活成一只队伍。看似相反的概念,不同的是,多元跨界要找到临界知识,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所有核心能力。

二、掌握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学习在于输入,但如果我们将输入的知识平行的放在我们的大脑中,不仅难以记忆而且因为遗忘给了自己更大的心理负担。不如试试将这些新的输入的知识,跟我们本来的认知体系的知识联系起来,他们有了关联,记忆更为轻松,也更为稳固。二是、放慢速度。不要为了翻到书的最后一页而看书,放慢速度去理解、思考我们所接收的讯息。会比翻十本书更有收获。

提到心态,有一个反面就是习惯性防卫的心态,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事A提出同事B的做事方式有问题,B的第一反应永远不会是反思,而是反驳。而绿灯思维就是它的反面。你要记得你并不等于你的行为。他人否定你的行为,并非在否定你本人,而是对行为提出了异议。我们要虚心的听取、接受,反思从他人的行为学到方法,做出调整。第二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心态:以慢为快。打通知识的阻塞,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尤其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知识点,就是一个阻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