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

《刷子李》一课,我没想到他这样上。

今天上午去济南听课,第一节课时何捷老师上的《刷子李》一课。一上课,何老师便说这节课他要上一个半小时。我很想知道,大咖级别的老师,上着课会上些什么。

何捷老师一上课,便问学生“刷子李是个什么人?”学生回答是个干粉刷的、是个奇人,他都给否定了,说这是书上写到的,不算自己思考结果。当学生说他是个手艺人、是个稀人(稀奇的人)时,他给予了肯定。一上课,他就从学生读书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开始,来引导学生读书要学会思考。

然后,何老师抓“传说”一词做文章。他问学生听说过哪些传说,学生举盘古、女娲、波塞冬等中外传说,借此让学生说说“传说”有什么特点。他又让学生读人们对刷子李的传说的态度,并找学生表演什么叫“信也不会全信”“愣是不信”,从而体会人们对刷子李这一传说的态度的根本原因,从而体会间接描写——侧面衬托的写法。

接着,何老师从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上,领学生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他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一身黑衣”,从而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他领学生从“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啪地清脆二响”这动作、声音上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这直接描写的写法效果。

到这里,何老师的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引导完了。

听到这里,我很吃惊,因为我们所以为的重点部分——对曹小三的描写还没讲到呢!我们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般先让学生初读后说说刷子李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学生很容易说出“技艺高超”;接着我们让学生找课文中哪些句段写了他技艺高超,并结合重点词来分析;接下来我们就让学生找找写曹小三的句子,看看都是哪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说明什么;最后我们引领学生会从曹小三的心理活动上体会什么叫侧面描写极其作用。分析课文最后一步就是总结课文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拓展就来个小练笔。可是何老师的课完全不同于我们,甚至他领学生反复玩味的词语,我们基本一语带过。

何老师对课文中曹小三的具体描写提都没提,就领学生体会小说的特点——以生活中真实人物为原型进行虚构。接着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中哪些可能是真实的,哪些可能是虚构的。说完让学生在来认识这篇小说的三个不同寻常之处:一身黑衣、曹小三这个人物的设计、小破洞的出现。

从“一身黑衣”说到老师上课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这一问题上,告诉学生不是介绍任何人都写衣服,只有衣服能突出人物时才写;“曹小三”是一个神秘的人物,是刷子李高超技艺的见证人,他必须和刷子李关系亲密;而小破洞出现在文章最后,则让故事一波三折,故事性更强。

教学这篇课文的最后,何老师再次说明,教学要教会学生思考,教给他们具体细致的描写。

何老师的解读文本,我觉得特别大胆,他的一些思考很值得我们学习,如抓“传说”一词体会刷子李技艺高超,从刷子李的装束思考到对其他人的描写,对曹小三这一人物的作用。但是,对于课文中写曹小三的这部分,我们不敢这样引领,因为就教参而言,这是这篇课文的重点之一,考试有可能会考的。

但总体对比,他的教学生学会思考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