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话(八百五十五)

探天地清浊之源,察阴阳顺逆之机。

衄血者,是五脏热结所为也,血气随行,通流脏腑,冷热调和,不失常度,无有壅滞,亦不流溢。血得寒而凝结,得热而流散,热乘于血,血随气发,溢出于鼻窍也。

又有伤寒瘟疫,诸阳受病,不得其汗,热毒停聚五脏,故从鼻而出也,龙胆草丸、柏皮汤、胶黄散之类。

大便下血,是大肠热结损伤所为也。脏气既伤,风邪自入,或蓄热,或积冷,或湿热传于脾胃,或疳食伤于脏腑,以致冷热疳湿互作,致动血气,停留于内,凝聚无归,渗入肠中,故大便下血也。

或有腹胀,冷气在内攻冲,亦令大便下血。又因风冷乘虚,客入脾胃,或瘀血在于肠胃,湿毒下如豆汁。又疳伤于脏,亦能便血;若上焦心肺积热,流注大肠,亦令大便下血也。

亡血者,脾热必渴,久则血虚,其人必肌体痿黄,头发不黑矣,五倍丸之类服之。

溺血者,盖心主血,与小肠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经络,循环脏腑,若热聚膀胱,血渗入胞,故小便血出也。如实热,用清心莲子饮,虚热用六味地黄丸。

血溢、血泄、诸蓄妄症,其治也,当以大黄、桃仁行血破瘀之剂,以折其锐气而后区别治之。善医者每治失血蓄妄,必先以快药下之。或问失血复下,虚何以当?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以妄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草药 6.黄芩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
    旷山燕阅读 5,924评论 0 0
  • 程钟龄-《医学心悟》 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
    凌风暮雪阅读 4,652评论 0 1
  • 中医儿科学= 小儿的生理常数为主要考点。考点主要集中在小儿体重、身长的计算,小儿动作、语言在不同阶段的正常发育情况...
    剑行天下事阅读 5,120评论 0 0
  • “肥甘积热伤津液,大渴引饮心烦热。” 疳渴者,多因肥甘积热煎耗脾胃,以致津液亏损,故不时大渴引饮,心神烦热。 “面...
    妙手柯楠阅读 994评论 0 2
  •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 (一)麻黄汤《伤寒论》–(寒伤营无汗)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附: 1.麻黄加白术汤 2...
    医徒行者阅读 5,807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