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前半生》聊开去

我很少追剧,上次追《三生三世》也是群里老师的一个问题勾引的。这次在课上,聂老师播放了《我的前半生》片段,一下子就吸引我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想起了聂老师曾经讲过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在这部剧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演绎。

之所以一直没交作业,是在思考心理学和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当然,说到联系,如果泛泛而谈,可以说出无数种,但要具体,清晰的从一个点开谈,并且能实实在在的运用于教学,对我而言,确是需要深入思考。

一边追剧,一边反复找联系。昨晚,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剧情虽然也有狗血的成分,但关于对社会现实的描写,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相处之道,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表现得非常好,也很真实,仿佛这样的人和事,我们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陷入了,如有巧合,实属雷同有趣现象当中。

撇开电视剧的表达方式不提,我们来看看原著,剧本。这不都是文学的表现手法吗!提到文学,不就与语文学习建立了联系。

也就是说,在最开始习得写作方式时,我们的教学指导很重要。如果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告诉孩子写符合应试的文章,可以在短期内收到良好的效果,指导学生知道写真情实感,作文的进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一种是依据模式去变化,一种是尊崇内心去表达。在尊崇内心的同时,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那就需要时间去积累,去感受。但好的作品无不是尊崇内心,表现真实生活的。《人民的名义》之所以那么火,我想并不是他所描写的检察官有多高大,更多的是应为,他有一部分真实的反应了现实,反应了很多人面对这样的事情是真实的心里。很多偶像剧之所以火,是因为他也代表了一部分少女少妇们对内心理想对象的想象。《红楼梦》之所以经久不衰,他对于人性的描写,心理或明或暗的影射,也是一个方面吧。

那么,联系到我们小学教学,具体到写作教学,我们又应该如何利用现有教材,更好的教会学生做到真实有效且生动活泼的表达呢?

我想,这也许可以联系到我们的心理学,一方面,老师要懂得学生的学习心理,以设计更好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写出符合人们心理规律作品,以更好的吸引读者。

在写作教学中,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我们也可以要孩子来当编剧,只是给的材料更简单一些,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再引导他们合理的想象剧情,也就是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展开情节。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思考,具体的操作可能更难,更细致。我们可以边思考研究,边实践教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南怀瑾说:“习”不一定是指温习,“习”也是实践,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这样不是也很快乐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草案) 齐红雨 【交流提问】 1.读了大量的文章、著作,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写作? ...
    为为道来阅读 1,424评论 0 2
  • 比特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世界上第一个区块链,第二他也是一种数字货币。 重点说第二层含义:数字货币,他没有实体,...
    一路践过阅读 1,024评论 0 51
  • 1.周报 2.PPT 3.数据明细累积 4.没完成啊 5.
    AABM阅读 67评论 0 0
  • 我曾无数次的幻想“死亡”,但无一例外的将自己吓住了。我不知道死后是怎么样子,是否真的有魂魄,还是就像睡过去了,只不...
    高竹散人阅读 22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