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都在学习的路上

 我的老师是一位《论语》迷,他喜爱《论语》喜爱到痴迷,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他总是说,我们读《论语》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时虽然不能说你是儒学的专家但你也可称为儒学的学者了。我们却是不以为然。学《论语》有什么用?我们未来会成为老师,高考的试卷上又不会出让你默写《论语》并谈谈你自己的见解。可是在他半强迫的状态下我们还是没能躲开《论语》。

     后来出去做兼职,有一天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急匆匆的找到我,问我是否读过《论语》。我微笑着说:“当然读过。”那一刻我的心里竟然有些庆幸,学《论语》也不是全然无用。他把我拉到一间教室门口,说:“快进去吧,今天你得讲一堂〈论语〉课,刘老师今天有事,来不了了。”我想我当时的表情一定很“惊悚”。因为,刘老师不是教地理的吗?怎么还能教《论语》?而且我说我读过,也只是读过,好在我的老师“强迫”的让我接触过,将《论语》翻译成现代文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于是我只能赶鸭子上架似的开始了我的《论语》授课。

   看到下面20多个孩子我不禁有些怔楞,他们都是8,9岁的孩子,正处于启蒙阶段,遇到我这么个“半吊子”老师,他们该有多不幸。我有些羞愧。但换个角度想遇到我又是多么的有幸,我本是语文老师而且也接触过论语,若是刘老师来教,我却不敢想。

    我开始了我的授课,第一节便讲的学而篇。我把脑海里我的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再加上我自己的一些理解,毫无保留地全都教给了孩子们。我不禁自嘲的想,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下我竟能忆起我的老师给我讲课的每一个细节,还真是有些佩服我的记忆力。

    在讲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时,一个孩子忽然问我,“老师,你说的是和〈弟子规〉写的一样的吗?”我一时间大脑有些空白,《弟子规》?有这样的话吗?我在心里默默的背了几句,也没有发现一样的地方。小孩子看我一直不说话就说到“就是开始的地方啊,‘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时又有孩子说道:“老师,我也会背。”班级里乱作了一团,孩子们都在争相背《弟子规》。而我的思绪却乱做了一团,看,我竟忘了,孩子们背的是《弟子规》的总序啊。当初我的老师也是讲过的,只是由于我的排斥心里和不以为然错过了罢。

    好不容易挨到了下课,我竟出了一身的冷汗,一半是因为紧张,一半却是因为惭愧。后来,负责人又找到我,说让我再讲几节,孩子们觉得我比刘老师讲的好。我却是再也不敢应了。我笑着对负责人说:“我本身就是一个学生,我也还在学习的路上。”

    我好像忽然知道了什么是学无止境,什么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学习的路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阳光正好,沙发上躺起,屋外风声狂吼。风真的很大,看看外边的世界,一片光亮,自己的世界静静的,淌流着丝丝思绪。我不知...
    风色沉淀阅读 183评论 0 1
  • 在网上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穷人和富人一起捡到1000元钱,应该怎么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玩命十一郎阅读 4,09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