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山溪•断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拂云志向,断线如萍梗。

惜泣露愁烟,夜悠悠 ,抒怜顾影。

成林去暑,愈久愈难成。

何以竞? 心冰冷,不忍观飞镜。


经冬复夏,总断肠收整。

省解箨声声,始离离,寻回真性。

心安舍梦,钓锦鲤香汗,

诗心骋,如喷井,纤笔描苍盛。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到那“断线如萍梗”的断竹,谁会不伤心呢?本有“拂云志向”,本可以“成林去暑”长成郁郁葱葱的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竹林,却只能“抒怜顾影”。再看看周围风流洒脱的竹同伴们,扪心自问“何以竞?",唯有“ 心冰冷”,“不忍观飞镜(月亮)”,以免照出自己的落寞。

可是,自然界就有那么一股神秘的力量。“经冬复夏”后,却“总断肠收整”。断竹也慢慢归于平静。虽然无奈地舍却了“钓锦鲤香汗”之梦,但是转念一想不是可以“省解箨声声”的麻烦吗?

多留意就会发现,竹节上面都有一个未萌发的芽,一旦竹子断了,就会从断了的下面第一个芽开始重新萌发。即便竹林之梦已残,可是,那一支支不弯不曲的绿叶就像一枝枝"纤笔描苍盛"的笔,一阵风吹过,则”诗心骋,如喷井“,活出另外一种“寻回真性”的精彩!

汤因比《历史研究》便在分析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时,提到:

如果一个生物失去了某种特点器官或官能,相对同类生物来说成了残废,那么它对这一挑战的反应可能是:使自己的另外一种官能特别发达,超过同类以补救自身的缺陷。”

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候那些深陷厄运中的人却很难看出如此简单的道理而只能自怨自艾。其实,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

在社会体内,某个群体或阶层若发生了社会缺陷——或出于意外,或出于自己的行为,或出于社会中其他成员的行为——也会产生同样的反应:他们受到在某些方面受阻或完全丧失能力的挑战,结果便集中力量在其他方面占得优势。”

故而,缺憾或意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挑战的勇气。

注释:

钓锦鲤香汗:唐朝李贺在《竹》这首诗中就有“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就是说好的竹子既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裁成钓竿钓大鱼。

解箨( tuò):杜甫在《严郑公宅同咏竹》一诗中便有诗”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指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其中含箨( tuò)指包有笋壳,那么解箨就是挣脱掉笋壳向上生长。

备注:

1、此诗押中华新韵。按黄庭坚的《暮山溪•鸳鸯翡翠》格式填词。

2、照片摄自深圳罗湖翠竹公园。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仿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5、以诗词言志,以诗词写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6、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竹子不像松树那么健壮 但它即使在冬天也是绿色的 有足够的抗寒能力 但与松树不同是竹子是空心的 竹者,虚心直节 历来...
    云上文化阅读 5,034评论 2 2
  • 相濡以沫,就是老了老了,有个人相互扶持,苦难与共,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年轻夫妻老来伴! 前几天跟一位老人的谈话...
    惠芝阅读 2,656评论 0 0
  • 湖水欲出堤坝拦, 双眼望去泛波澜。 心中困惑怎去解, 层层波澜撞堤岸。
    唐虞之治阅读 3,395评论 0 0
  • 想知道你现在适合谈恋爱吗?星婆带你测一下: 测试开始 下面选择一束花,你最喜欢哪样的花? A.蓝玫瑰 B.郁金香 ...
    灵力力阅读 4,04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