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今年15岁,开学要上初三了,我俩最近几年交流不多,只在过年的时候,也是一些很简单,从未深入了解的对方的想法、兴趣爱好。 我听我姐经常说,他学习成绩不够好,所以过年话题的切入也不能从学习开始。 唯一和他聊的,就只有他最爱玩的游戏,王者荣耀。
外甥来北京找我,很开心,这种开心在一定程度上无缘由。好像是源自于血缘、我姐姐比较疼我,所以我也想疼我外甥。
经过两天的相处,我发现了我外甥身上很大的问题,总结起来一点,就是窄化,窄化就是这个人,认识很窄,兴趣很窄,社交范围很窄..... 尝试和他沟通,最后的结果很不愉快,加上暑假,北京的人特别多,游玩体验非常差,暑假如果想要在北京旅游,一定要考虑人多,天热,做好规划。最后外甥还跟我发了脾气,说我一直在说他的成绩,他耳朵都听出来缰子了,最后在充满不愉快的情况下把我外甥送回家了。
外甥只会打王者荣耀和刷短视频,整个生活里面被这种低级娱乐包围。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王者荣耀,一有空就打王者荣耀,打完王者荣耀就刷视频。娱乐本身并无贵贱,所谓低级,是指门槛低、无法和其他周围身边的人,产生连接、没有办法帮助自己和周围的变得更加多元,更加幸福。 娱乐比例需要调控,低级娱乐很有必要,但是不可失控。
我为什么会这么在意这件事情,因为在我和我外甥一样大的时候,也是这样。 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父母本身没有见识,无法给孩子铺路,无法正确引导孩子,甚至很多家长的教育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摧残孩子。 学校也是一样,高考的任务紧紧压在这么大的孩子身上,我一想到,外甥还要上四年学,做四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换做是现在的我,万万是受不了的。 不过当年的自己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呢? 就是靠着麻木慢慢走过来的。
正是因为我走过来了,才知道,人生的前18年的人生智慧和经验积累几乎为0,高考的作用并不在于培养人才,而只是筛选出来智力过关的人,并对其进行分类。如果没有合适的机缘和变量掉落在我外甥身上,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发展下去,现在已经可以望到他的一辈子生活,一定不会幸福。
我该怎么打破这个局面呢?我在上班,本身就很忙碌,我无法教育他,无法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他。他还是要回到他的环境里面,里面的人大多和他也是一类人。至于我姐和我姐夫,他们本身并无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用大学姐的话说:思想传播的天然壁垒。每个人的认知体系由教育背影、生活经验和价值判断共同塑造,形成开然防御机制。试图通过简单说教改变他人思想模式,如同在荆棘中开辟道路,需要长期价值输出与情感共鸣才能实现有效渗透。
用吴军的话说:学不学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最后接受结果就好。进一步解释说,佛教讲究慧根,有的人有慧根,你一点拨,他就懂了,然后一路顺风顺水;有的人慧根太浅,什么道理都讲不通,就是与佛无缘,这就勉强不得。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宗教的术语慧根,我们可以用悟性来代替,它们的含义差不多。悟性可提升,但是短期很难改变。
再后面想了一下,试图直接打破这个局面的想法或许一开始就错了。 我主观上的希望帮助外甥打破现有困局,客观上在“入侵”外甥的价值观,想要帮我外甥做决定。最完美,最有善意的帮助是,他人提出请求,我方给予帮助。 次优解是,别人没有主动提出请求,但是我们是很重要的朋友,我想帮他,有一个基本原则是,要让对方知情且对方同意。 否则就是入侵他人,会造成反噬。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觉得就是我任何时候,都可以对外甥提出的帮助予以回应,但是不会主动过度干预。 如果一直没有变量和机遇落在外甥身上,他后面进厂打螺丝了,我也不需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如果外甥将来变得比我优秀了,那我会发自内心的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