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𡿨论语〉学习笔记262卫灵公第十五17》

《金文诚𡿨论语〉学习笔记262卫灵公第十五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辛卯月辛亥日,二月廿二,2016年3月30日星期三。

今日春分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花信風:樱桃賞?

古人呼樱為白櫻為山櫻。即今之櫻桃花也。自日本櫻專美於東方,莫有復賞櫻桃者。今人唯玩其實耳。


一,小慧,是私智,就是小聪明,计谋算计叫做小慧。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话题从未论及义理,喜欢耍小聪明,相互之间以小利相诱,这种人实在难以造就了。"

《论语》教我们许多识人取友的道理和方法。朋友,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除了领导、父子、夫妇、兄弟,就是朋友了。20%比重,可谓不轻。朋友以义是朋友相择相处之道,就是说,朋友之间要相互成为对方讲学辅仁之资。现在有许多友,比如车友会,驴友会,骑友会,球友会,票友会,歌友会⋯可以用这个尺子量一量。

人生闲暇时光难得,当我们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又有了工作之余的空余时光,这是难得的,所谓难得即谓惜用。

如果三五好友聚会乃至一起相约出游,聚群而居,聚在一起一整天,谈话内容全不及义理,相互之间以戏谑八卦为亲,一起做的事全不关乎德业,只是以小事聪明为好。这跟挖坑把自己丢进去,又放火烧身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人的时候,既使放肆,但是有限,既使干坏事,也是偷偷摸摸干;什么事儿,人聚在一起,毒害就会放大,所以,警察处理群体事件时,会慢慢地稳稳地走进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驱散人群:"没事儿了,都散了吧,散了吧。"人群一散,再大的事都好处理,人群一聚,再小的事也能搞大。所以,人聚在一起,毒害就会放大,这是社会现象。有人会怀疑说,朋友聚在一起,不聊正理,但是非必为害吧?通常,人们认为聊天聊八卦聊工作就正当了、就是平常事、至少无伤大雅,所以不需要大惊小怪,是这样吗?这个认识不对,不仅不对,还特别的low。

曾国藩到京城前后判若两人发生巨变,通常的认识,以为读书好工作好待遇好生活好,人处于顺境就会好,事实上,那时候每三年就有一批人和他一样,为什么有人有进步有人没进步、有人堕落有人蜕变呢?都是会读书都是跳龙门,差别为何这么大?区别在哪儿?四个字:论学取友。曾国藩到京城后拜了三位人师,分别是穆张阿,倪先生和唐鉴先生,所交的朋友有冯树堂、郑小珊等,正是这些师友帮助他打开了人生境界的大门,使他立下《修身十二法》。中国的圣人,没有一位不是通过拜师取友得道的,以《黄帝内经》的黄帝为例,有生而神灵之质,幼而能言之奇,必经长而恂齐之功,恂齐就是拜师的意思,长大以后,他拜岐伯、雷公为师,早晚请教生命、人生和治理的道理,《黄帝内经》就是他们的"课堂笔记"。

话题在哪儿,人生的内容就在哪儿。这就是隐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真相。事实是,没有遇见师父之前,我的话题里就没有义理、没有德行。事实是,许多人和我一样,就没机会在意识上面注入义理。

没有义理,有什么后果呢?"放辟邪侈之心滋;行险侥幸之机熟"。一个滋字,是念头,是意识一动的那一刻。后面一个熟字,就是随大流儿、人云亦云、寻求安全感的结果。不仅没有切磋以相成的正能量,更不可思议的现象来了:掉坑里、一身的污、满腔的忧忿。

一个人不一定非要成个圣人,但是,不学习不取友,不是平凡的问题,不能超凡入圣当然是平凡人,所以不是平凡的问题,而是不进则退的问题。会掉下去。

所以,修身进德和免患,其实是一件事。也就是说,成功和免于失败,其实是一件事。反身而诚,为善去恶就是成功之道。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