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励《里斯本丸沉没》 电影带来的世界112
2024年6月14日10时,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图片1)
《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历时8年拍摄完成的纪录电影,由方励担任监制、制片人及导演。这部电影通过“多方寻访”、“知识考古”、“抢救性拍摄”和“艺术再现”等多种方式,成功地将1942年里斯本丸沉没事件完整且动人地呈现出来。
这部纪录片不仅钩沉出一幅真实历史的立体图,解开了一些历史的谜题,还生动地从事件的外观轮廓进入内里血肉,通过一个个家庭与个体,建构起一种真挚的情感吸引力。它关乎家国历史和正义生死,有着人性悲悯的深沉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这部纪录片,历史与现实、精神与情感、他者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使得这段被时间尘封的往事得以重见天日,引发观众的深深共情。
着实佩服方励,把一个80多年前的历史事件拍成一部如此好看的纪录片,不光需要巨资投入,艺术功力也了不得。
一、发现历史
2014年,导演、制片人方励偶然从舟山渔民口中听闻附近海底沉船的故事,查阅资料后怀疑那艘沉船就是历史上“里斯本丸”营救事件中的“里斯本丸”。出于“记录这段历史的紧迫感”,方励决心拍摄一部面向全球观众的纪录电影,“打捞”这段历史,也“打捞”1800多个被人遗忘的战俘故事。“1800多个战俘家庭希望看到他们父辈的经历;对200多个舟山渔民家庭来说,他们父辈的善举、壮举理应被记住。”
2016年,同时也是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科技专家的方励带领专业团队在东极岛周边海域进行搜寻,但一连数日一无所获。无奈之下,他将搜寻范围往外扩展了400公里,终于通过声呐,在偏离历史记载坐标36公里处的海底,找到一艘沉船。第二年,2017年,经过声呐成像的精细比对,他确认那就是里斯本丸。(图片2)
2018年,方励拜访了94岁的舟山渔民林阿根老先生和幸存的英国老兵丹尼斯·莫利,还找到了几位战俘后人。交流中,他被太多情感浓烈的故事触动,“这是永远也编不出来的素材”。(图片3)
为了寻找更多的相关家庭,方励斥巨资在英国三家主流报纸上一连打了两个月的广告,还去一家电台做了直播采访。主持人问他,是什么让一小群中国人跑到英国铺天盖地打广告?方励回答:“很简单,因为这段历史发生在中国,而且中国人是救人者,是目击证人。”(图片4)
这些报道很快有了成效,380多个盟军战俘的后人联系到了方励,其中有人在得到沉船的坐标后特别激动,给全家人打去了电话:“我们终于找到了爷爷!”
他们还找到另外一位亲历者——98岁的英国老兵威廉·班尼菲尔德,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图片5)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方励携摄制组到访中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地,找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翔实的历史研究,极尽所能地寻访核心当事人及其后代,结合现场采访、珍贵历史影像、还原事件的动画,试图无限接近东极岛附近海底30米处“里斯本丸”的沉船真相。
二、里斯本丸
里斯本丸沉没真实事件涉及一段冰冷的历史,发生在1942年9月。当时,1816名英军战俘被装上日军征用的改装货轮“里斯本丸”号,从中国香港运往日本做苦力。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标志,导致在海上行驶三天后,在中国舟山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的鱼雷击中,严重受损。
在船下沉的过程中,为防止战俘逃跑,日军封死战俘船舱舱门,企图让战俘与船一同葬身海底。但战俘们自发与日军搏斗,成功逃离船舱并跳海逃生。然而,日舰随后对落水战俘进行了疯狂扫射。幸运的是,附近的中国渔民发现了沉船迹象,冒着风浪和日军的炮火前来救援,划着小舢板在枪林弹雨中往返,最多时一个舢板上坐了10个人,最终救起了384人。而828名战俘因中弹或溺水遇难。
384名战俘就这样被救上了岸,并被安置在庙里。那时,渔民们生活艰苦,但还是把家里的衣服、口粮都拿了出来,甚至撕了床单给战俘们当衣服。
中国渔民的参与,让日军的暴行有了目击者,顾虑之下,他们逐渐停止了射击,并开始协助落水战俘登船。从这个意义上讲,被中国渔民救下的战俘,远远超过384人。
这段历史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揭露日本法西斯在二战期间又一反人类罪行的铁证。
虽然电影的票房并不理想,但在方励看来,他已经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抢回”了历史,帮1816个盟军战俘的家庭、255个中国渔民的家庭,还原了他们的先辈经历了什么,为历史“填了一个空”,也让观众在冷冰冰的遇难数字背后,读到了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
他庆幸自己“抓住了历史的尾巴”,但这也是他的遗憾——三位仅存的亲历者,都没能等到电影上映。2020年7月,林阿根老人离世。同年,两位英国老兵也永远离开了。
三、方励
方励,男,汉族,195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著名制片人、监制、编剧。198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1989年又于美国Wake Forest大学获得了MBA学位。(图片6)
1991年,方励创建了劳雷工业公司,在地球科学和海洋科学技术领域都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2000年方励又创建劳雷影业公司和北京劳雷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并拍摄制作了多部影视剧。
现任美国劳雷工业公司总裁、北京劳雷影业有限公司总裁。
2007年,担任制片人的剧情片《苹果》上映。
2011年,担任制片人并编剧的爱情片《观音山》上映。
2014年,担任制片人的公路片《后会无期》上映。
2015年,担任制片人的爱情片《万物生长》上映。
2016年,担任联合出品人的剧情片《百鸟朝凤》上映。
2017年,担任制片人的喜剧片《乘风破浪》上映。
2021年5月,担任制片人并编剧的电影《阳光劫匪》上映。同年8月,监制并编剧的青春家庭片《兔子暴力》上映。
2021年,加盟腾讯视频首档影视导演竞技真人秀《导演请指教》。
2022年,监制并编剧的犯罪剧情片《断·桥》上映。
我了解方励,是因为看了李玉导演的《红颜》,后来发现看过的好多电影都是他制片的,包括那些出彩的独立片:《安阳婴儿》(导演:王超2001年)、《日日夜夜》(导演:王超2004年)、《红颜》(导演:李玉2005年)、《颐和园》(导演:娄烨,2006年,后撤项)、《苹果》(导演:李玉2007年)、《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导演:李睿珺2015年)。
附录.方励与《里斯本丸沉没》
《方励:只来世间一次,我得好好“玩”》,作者:孔小平 来源:扬子晚报2024年11月22日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无疑是今年的电影界“黑马”,独具国际视角的“中国故事”收获“自来水”,豆瓣分高达9.3,在刚刚过去的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获得“最佳纪录/科教片奖”。
9月上映以来,导演、制片人方励就一直奔波在路上,白天路演,晚上连线继续谈电影。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地球物理学家,科技工作也没落下。身边工作人员都赞叹,这精力旺盛得哪像71岁。
11月6日,方励受邀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新生学院进行了两场师生对谈,并正式受聘为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电影上映后他去了不少高校,爱跟年轻人聊天,聊到尽情尽兴时索性公开自己的微信号,这一路加了3000多个学生好友。无论是对谈还是面对面专访,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来世间一遭,玩好最重要”。
1.我特别懂“长久的等待”意味着什么
因为《里斯本丸沉没》,四年前方励就与扬子晚报有了一段缘分。
2020年1月,方励在扬子晚报上刊登了整版广告,为98岁的父亲寻找母亲苏晓卿。当时本报记者也就此事采访了方励,并刊发《知名电影人登报悬赏百万寻祖母》的整版报道。
这要从《里斯本丸沉没》的起点说起。
2014年,作为电影《后会无期》的制片人,方励前往拍摄地东极岛,偶然听当地渔民说起附近有一艘二战沉船,这艘沉船就是里斯本丸号。1942年10月,押送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军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号在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日军撤离,英国战俘被困船舱,中国舟山渔民发现并救起数百名战俘。
作为一名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理工男”,在进入电影圈之前,方励从事地球探测和海洋调查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研发制造工作,好奇心十足的他,自发率领海洋科技团队在2016年展开了里斯本丸沉船的勘测工作。
“我闯进了这段历史,就必须完成它。”在方励看来,此次事件涉及1816个英国战俘家庭,255个中国渔民的家庭,他不甘心只做成一个新闻调查纪录片,他想找到更多的事件相关者,把故事讲得更有说服力,说给全世界听。(图片7)
2019年,方励去英国寻找战俘后裔,无奈线索太少,他便自掏200多万在英国三大主流报纸《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上打整版广告,每周刊登一次,连续一个月,没想到,竟找到了400个英军后人,包括一名健在的沉船幸存者!
这种大海捞针似的成功寻人,给了他很大启发,因为他也一直在“打捞”奶奶苏晓卿的消息。
当年,他的奶奶苏晓卿不被爷爷在西安的家族所容,回到扬州投江自杀,这成了方励父亲一辈子的痛。从20世纪50年代起,方励父亲四次回到扬州寻找苏晓卿的坟墓,最后一次是1996年,可以说找了一辈子。在方励看来,《扬子晚报》是奶奶家乡的省级报纸,在江浙乃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力,于是他效仿寻找英军战俘后裔的做法,刊登了整版广告。
方励透露,扬子晚报的广告和报道起了很大作用,收到很多线索,通过多方论证,最终锁定一座无名女墓,所以父亲离世时是带着这个安慰走的。“我已经找好了复旦大学专家,还在想办法验证。虽然父亲已经离世,但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放弃。因为父亲的那种切肤之痛,我从小就知道。”
方励特别懂得“长久的等待”意味着什么。所以,用10年打捞里斯本丸的故事,并呈现给全世界,非方励不可。
2.完成一个又一个“奇迹”
2017年,搜寻到里斯本丸沉船,方励站在甲板上,想到828个跟他儿子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在这里消亡,他的心情难以言喻。
2019年8月,方励最后一次去伦敦,离开前把里斯本丸上三位英国皇家炮兵的后人聚在一起,看着80多岁的后人们,他心情很复杂,“我想起我父亲的一辈子,他四次从扬州无功而返,我知道他的心愿是什么。所以我就突然问他们:你们要不要跟我去中国,去离你们爸爸30米的海面上say goodbye to dad?”三位老人泪洒当场。
而这对方励来说,又意味着相当一笔费用,这些老人来中国得坐公务舱,而且不可能一人独行。他力排众议发布了公告,所有直系儿女都可以报名参加这次“Say Goodbye to Dad”活动,最后有14位遇难者后人在2019年10月20日来到里斯本丸沉没的海域,举行了安息仪式。
祈祷词中有这么一句话:“他们永远不会老去,徒留我们日渐衰老。他们永不为耄耋所难,永不为残年所累,在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时刻,我们永远铭记他们……”这一段出现在《里斯本丸沉没》片尾,很多观众看到这里都泪奔了。
“《里斯本丸沉没》的故事,从海上开始,也从海上结束。”对方励来说,圆满了。
截至目前,《里斯本丸沉没》票房在4500万元左右,与动辄上亿的商业电影无法比拟。为了这部电影的拍摄制作,方励从2020年开始卖房,现在租房住,“钱是符号,是资源,只有把它消耗了才有价值,我把它转换成了一部有历史价值有人文价值的纪录电影,让这段历史、这些家庭的故事永远留下来了,让那么多人看到它,这太值了。”
《里斯本丸沉没》上映后还带来了其他“奇迹”。
片中英国士兵John与中国女孩“梁素琴(音译)”的爱情故事很动人,也成为大家的意难平。在他们憧憬结婚的幸福即将到来时,战争先一步到来,John随着里斯本丸号永远沉入海底。方励在采访John家人时获悉,John的妹妹几番寻找梁素琴未果。(图片8)
电影上映后,John家人再度燃起寻找她的愿望,片方发布“寻亲公告”。观众力量大,短短几天就找到了梁素琴(应为梁秀金)的下落。今年中秋佳节时,在方励的牵线和见证下,梁秀金的后人与John家人在线上互道祝福。82年前因战乱留有遗憾的爱情,终于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团圆”。(图片9)
3.白天干科技,晚上干电影
2000年,方励因为兴趣跨界进入电影行业,自称“野生电影人”。到目前,他出品或制片的电影已有10部,包括《观音山》《万物生长》《百鸟朝凤》《乘风破浪》《断·桥》等,都是口碑作品。
聊起电影,方励满眼放光,“电影最重要的是什么?它是光影的艺术,是立体的,可以记录时代,记录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我这里,还没有什么记录手段能超过电影”。
这也是方励坚持白天干科技,晚上干电影的原因。这个双重身份,他一做就是24年。
科技男的那一面,方励同样出色。忙《里斯本丸沉没》这10年里,他兼顾的科研成绩有:最高速度每小时100多公里的柴油和电动双动力无人海洋测绘艇、75公斤起飞重量的无人直升机、深海无人电动作业的机器人、航空和海洋的重力测量系统,等等,其中多个是国家海洋项目。
跟方励对话,会不自觉地好奇他为啥有这无穷的精力?跟方励接触过的很多人都评价说“老方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他每天都热血沸腾,时刻在吸取新知识”。除了科技和电影,他也会下围棋、做菜、打游戏,什么都愿意尝试,尤其是大家觉得难做的事,他就更有好奇心去试试。
“我好奇又好动。你看我71岁,没老花也没近视。我唯一的感觉就是时间不够用,所以每天只睡4个小时。来南京前晚只睡了1小时,高铁上补了1小时,足够了。当把生命置于历史和自然的背景下,会发现我们的生命长度原来如此短暂,只来这世间一次,我得好好‘玩’。”在方励看来,眼下是进入倒计时的年龄了,“一般人会说,当倒计时开始,你应该放缓脚步。我说,错了,正因为时间不多了,就像一个景区要关门了,所以要抓紧时间尽情享受。”
10年前,方励即兴演讲《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非常通透,一度被年轻人奉为人生导师。今时今日,他依然愿意用自己的经历来鼓励年轻人。在与南大师生对谈中,他不断告诉年轻人,“就到世间走一遭,一眼看到头的日子太没意思了。遇到困难不要怕,说明有事做了,多好呀”。
记者问他忙完《里斯本丸沉没》后忙啥?他说:“时间还是不够用,好多科技项目在排队等我,包括海上风电、深海油气勘探等等;电影这一块,估计到死我都做不完;还要寻找马航MH370,这个挑战大,正因为此,我才想干。”
问及“啥时候退休”,方励急了:“退休?退休对我来说就是坟墓。我来到人间,我做的事情都是我喜欢的,我自己选择的,我要一直做下去。”
4.快问快答
K=孔小平 F=方励
K 10年积累,“里斯本丸”剩下的素材怎么办?
F 还有80%的素材没有用,会做一个数字纪念馆。
K 对了,卖房拍电影这事,家里人同意吗?
F 我卖的是我自己的财产,大家都知道我是“败家子”,我也愿意“败家”。他们说我临死前肯定是身无分文的,我会把资源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K 路演这么辛苦,孩子劝过吗?
F 孩子都是独立的,都有他们的人生和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
K 下面就专注马航MH370打捞吗?
F 这个项目耗资很大,不过现在举手的人很多。
K 你下一部上映电影是哪个?
F 《下一个台风》刚剪完,估计明年春天上。
(责任编辑:李丹萍 编辑: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