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的恐惧来源,孩子对不理解的、突如其来的事情会感到恐惧,如突然与父母的分离,当孩子受到冷落得不到关爱时也会感到恐惧。
2.受到惊吓的孩子会表现出紧闭双目、下巴颤抖、高声哭喊或者扭动身体、冒汗发抖等行为。成人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情地释放恐惧,比如孩子扑向你并伴随着大哭。
3.制止孩子恐惧的流露并不能消除他的恐惧,反而只会将他的恐惧压抑在内心深处以后用其他的方式呈现出来。如以后他不能面对使他恐惧的物品等。
4.有时孩子不会启动哭叫的康复机制来克服恐惧,而是用“行为异常”来间接表现内心恐惧,如躲避某人某事、甚至在感到害怕的时候攻击别人。
5.当孩子受到惊吓时,搂紧孩子,确保他是愿意的,当他一睁开你的眼睛,就能看到你平静而关注的面孔,这样也会让他感到安全和平静。
6.即使孩子将你成为宣泄的对象使劲推开打你,也要坚持靠近他。
7.像孩子解释守在他身边的原因,让孩子知道你的陪伴是出于对他的关爱和呵护,告诉他,当他害怕的时候,要和他一起度过,即使没有发生危险,也希望最坏最糟的情况下陪伴和保护。
8.当孩子在宣泄过程中攻击你的时候,学会适当地保护自己,如抓住孩子的手:告诉他直到你不再伤害我,才将你的手松开,或者用你的手臂挡住以致攻击的行为不会弄伤你。
9.让孩子时刻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孩子在宣泄恐惧时,会再一次体验有缘的可怕经历的部分细节。作为成人不仅要有平和的语言安慰孩子:“我就在你身边,你不会有事”,同时还要表现出自信勇敢,将安全感传染给孩子。
10.当你的话越触及孩子正在经历的恐惧时,孩子的哭泣和发抖会加剧,当孩子充分宣泄过后,会收获平静和面对恐惧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