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收获少?这样训练才有效(一)

不同的阅读层次决定了不同的阅读效果,有的是消遣,有的是得到知识,有的则是构建自己的思考并获取成长。不同的阅读层次也来源于不同的阅读思维和阅读技巧。下面我们结合《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篇——阅读的层次,来说一下如何奠定阅读基础并进行阅读训练。

1、从思维方式上说,学会主动阅读,才能增强理解力,获得自我成长,不要只会被动地让文字取悦我们自己。


阅读并不能被新时代的各种传播媒体所替代,媒体只是提供了资讯,而阅读则促使我们主动思考。我们的阅读越主动,效果就会好,探索能力就越强,获得的也越多。

阅读不仅仅是为获得资讯而读,更重要的是为增进理解而读。前者能增加我们的资讯,而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而后者需要读自己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提升自己。有两种状况需要我们为了增进理解而读,一种是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这样才能让读者有提升;一种是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客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这样才能清楚地沟通。

从这方面说,阅读就是学习,而且是一种自我发现型学习,这种技巧包括: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以及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2、从阅读的意义上说,阅读分为四个渐进的层次,只会游离在底层的阅读很难获取收获。


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基础阅读一般在小学阶段完成,能够读懂文本;检视阅读是一种略读,在固定时间里抓住重点。分析阅读则更系统和复杂化,需要我们解读文本,提出有系统的问题;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需要阅读很多书,从中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有没有提过的主题分析,这是我们个人的领悟与收获。

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像小学生一样,读文字吸收文字,能够思考分析到第三层次就很不易,更遑论第四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书那么多年,却依然没有得到成长的很大因素吧。

3、如何为小孩子的基础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1)阅读准备阶段,从出生到六七岁。

身体上,良好的视力与听力;智力上,具备起码的认知能力;语言上,口齿清晰,能说出准确的句子;个人准备上,共同学习的能力,专注力以及一定的秩序感。

(2)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并附带一些观察力。

这个阶段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并介绍一些基本的技巧,比如字句的使用、词句的含义、字句的发音等等。

(3)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与对课文的运用(也称为“四年级读写能力”))

方法是从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还能够学会不同目标与不同领域的阅读法,如科学、社会学等等,阅读可以为扩大视野而读。

(4)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小学毕业到初中)

学会消化他的阅读经验,比如从这本书中吸取的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或者比较不同的主题。这是阅读最初的思考,由被动吸收到主动建构的雏形。

父母在教小孩子阅读时,也应当统筹好这四个层次,在孩子阅读游刃有余时自如地提高到下一个阶段。切忌只是让孩子泛泛而读缺乏思考,或者只纯粹把读书当做一种娱乐。

4、从阅读速度上说,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这是检视阅读的基本要求,到这时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需要我们具备更加熟练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保持敏感,找到自己需要的重点。

A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B研究目录页,对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理解。

C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评估书的议题范围。

D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E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F打开书,随意翻看,念个一两段,或者连读几页,不要太多。

(2)粗浅的阅读:在第一遍的检视阅读中,不要一遇到困难时立刻停下来解决。

这是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本难读的书,这时往往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其实找到对的方向,找到一个正确的阅读规则,就很简单,那就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遇到生字就查字典,不明白的就去查资料,但实际上,在第一遍的通读时做这些事情,很容易妨碍流畅的阅读,甚至干扰阅读习惯的养成。当我们努力去了解那些细微之处时,往往会错过整体思路和一些大原则。

因此第一遍的检视阅读,最好是完整流畅地先读完一遍,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

(3)选择合适的阅读速度

阅读需要掌握一定的速度,这种速度是经过大量训练而形成的。

检视阅读需要我们在最短时间里把握重点内容,这是训练阅读速度最好的办法。不管是我们的阅读还是孩子的阅读,都要学会使用不同的速度。通俗小说类可以快速阅读,精美文段则需要慢慢品读,实用类书籍需要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重点,而论述类书籍需要我们精读理清逻辑思路。不同的文本和书籍决定了我们使用不同的阅读速度。但不论如何,训练阅读速度都是我们一项必备的阅读技能。

(4)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凡是阅读速度较慢的人,一般会存在一些阅读的不良习惯:比如指读,比如阅读过程中逗留或者看两行又重新倒退回去等等。其实我们在读书时,并不是只用眼睛来读,不需要一个字一句话地读,更多的是用头脑来解码。我们眼睛的“一瞥”就足以在头脑中留下大量的信息。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以适当练习,让自己的眼睛快速移动并在脑中记录信息。也可以对每页内容用一目十行的方法扫一眼,然后试着说出脑中存留下的内容。经过这样的练习,阅读速度就很容易提高。

关于速度,最好的秘方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5、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1)主动的阅读基础:提出四个基本问题

对于一本书,提出四个主要问题,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寻找答案,精准地进行回答,从而充满主动性。

A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B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C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D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2)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那就是写下来。在阅读时一定要在书上做笔记,以保持清醒主动的阅读和有思考的表达,还能帮助我们记住作者的思想。如何有效地做笔记呢?

A画底线——重点的地方

B在画底线的外栏再加一条线——强调的部分或者内容太多时

C在空白处做星号或者其他符号——慎用,标注最重要的声明

D在空白处编号——关于某个论点一连串的重要陈述

E在空白处记下其他页码——把散布全书的想法集中统一起来

F将关键词或句子圈出来——和画底线一样

G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记下自己的想法,个人索引

(3)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不同的做笔记的方法由不同的阅读层次决定。

A结构笔记: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或细节。一般用于记录主动阅读前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可以通过检视阅读来解决。

B概念笔记:重点是内容的准确性与意义,这些笔记记录的是作者的观点,当你读得更深入时会帮助你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在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时比较常用。

C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又称“辩证笔记”):由很多作者无意识地参与,针对某一个主题读者提炼出他们各自的观点,并用概念笔记进行汇总思考。

最后,培养阅读习惯,是一个不断运作练习的过程,需要我们掌握很多艺术与技巧。或许这样的说法显得阅读功利性很强,但是如果你想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成长,这无疑也是最自然地方式。这与阅读本身的愉悦性并不冲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书笔记整理By Baroc 牛顿说:“我并不知道我在世人眼中是什么模样,对我自己来说,我似乎只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
    Baroc阅读 8,723评论 0 15
  •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
    爱笑的小小鱼阅读 7,311评论 1 14
  • 读一本书,要先了解他的框架和大致内容,制定计划分阶段来阅读。每本书读有章节和目录就是最好的读书计划。这样读起来,就...
    朱进伟西农阅读 8,723评论 1 9
  • 二子其实并不二,甚至有些小聪明。 二子的外号是他自己取的,原因是别人都有外号,唯独他没有。没有外号...
    拾破烂的疯子阅读 1,826评论 0 0
  • 浴泉涤心绪纷飞 文//仁可 嘉陵两岸绿丝绦绦 一江春水源自何方 去向何方 留下北温泉剪影倒流心殇 俗世的过往随江 ...
    95207ec1012c阅读 2,4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