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日记:关于冲突的故事

生命故事:行为——故事内容

一次关于冲突的故事

一个周一的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在公司用午餐,跟团队的两位同事打招呼,但回复的语气和表情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我能感受到或许是上周部门领导去探课之后半夜在部门微信群里发出的文字可能伤到大家的积极性了。——“这几个月以来,团队的每个人跟着我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备课、上课、课程开发、售前打单、培训运营、咨询实施、项目管理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占满了后半年的个人和工作时间。好在大家最初团结在一起时是有共同愿景的,为了今年能够在大项目平台上锻炼技能-扩展视野-增长经验-带来最大程度的成长和突破,当然也有可预期的价值回报。”

于是,一起吃过午饭后,就提议大家去接待室中午一起好好聊聊,修复修复感情。

没想到的是,这个下午的聊天氛围和话题,远远超出我的控制范围,甚至一度把我们之前的默契信任氛围降到了冰点。

起因是什么呢?

——从大家的状态开始聊起,本意是想让大家重振信心,别让领导的话外音——意思是大家提升能力是好事,但别忘了这是平台赋予的机会……影响了既有的投入状态和积极性,看似是鼓励大家,但无形中给了很多压力和信号。

——但好像没有打开那种真诚的氛围,开始提到另一个敏感的话题——课酬和年终奖的分配问题。这个话题在9月底、10月初的时候聊过一次。因为考虑到连续4个月的高密集工作量,这个项目团队又比价特殊,团队任务复杂,除了大家都想提升的专业授课经验技能之外,还有一些无法直接量化贡献程度的项目管理、商务沟通、咨询实施、售前策划等重要而琐碎的工作。特别是,10月之后的培训班次是同一个班型课程在前期压力大,后面就会好一些。因此,除了授课也要承担项目内的不同工作。

——为了让团队整体效能最高,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同时各取所需,让每个人都在自己期待的领域或需求方面有所收获,同时平衡大家的能力和经验及时间。经过9月份2个班次试运行之后,我召集大家一起开会讨论了后续批量班次课量分配的问题。

———当时是跟每一个人单独来谈的,核心意思是一起成长,老带新,新人多出力,老人多给经验和指导,相互成就,不是一人快速飞跃,而是一起抱团走远,原则上课量尽量机会均等,大家之间部分课程能够替换,功劳苦劳都要有相应回报。还给大家十一假期的时间思考反馈建议。

———其实,有的老师也曾表示讲课机会大于课酬,即使没有也会讲,很珍惜这个积累讲台经验的机会,我当时很感动,觉得大家是真心一起完成一项人生阶段目标。也在找机会帮助大家实现目标,曾经给团队老师一周时间准备另一个项目的课程,还去跟领导谈判争取讲师课酬标准。

———但节后并没有收到大家的反馈意见,就默认大家按照我的提议,课酬的一半放到按照实际讲课天数发放,另一半作为团队梦想基金,根据几位老师在项目中的各类工作贡献占比重新分配。


事情回到了那个尴尬的周一下午

整个项目完成了70%,已经接近尾声,讨论约定好的分配方案执行细节的时候,需要上报大家的工作量比例,这个时候反对的声音出来了。

反对的理由是“当时并没有同意这种分法,因为没有纸质的方案,虽然之前提到过没有课酬也会讲,但现在想法变了。总之,不建议从课酬里再分配,如果需要考虑其他人的贡献度建议扩大增量来奖励”。

这种直接反对的声音出乎我意料,我的想法很明确,因为增量本身不在团队内部,而且此项目特殊,课酬总量考虑了项目团队的工作平衡,所以要进行二次分配。

另一位老师持中立态度,她担心的是部门层面的二次分配,团队内部倒不是重点。

故事里唯一没有承担课程量的老师,被我主动争取来的项目经理助理提出,现在是没有增量,如何平衡内部贡献度。如果没有内部激励,自己也会主动跟部门领导提出这一年的工作绩效的。

最后的结果,一位老师去考虑是否可以扩大增量费用问题,二是后面30% 的课程安排重新确定。

最后关于排课的问题,我也很不冷静的回应道,既然嫌课酬标准低,不想去上后面的班次那就不要安排课程了,另外找其他老师来替代。此话一出,更多的尴尬气氛和相互之间的抵触情绪都出来了。

这个冲突故事写了一周多,但故事还在继续……

当天晚上,心情郁闷的跟老公诉说苦恼。得到的反馈是自己太傻,没有权限就不该管那么多事情,更不应该在多人情况下谈论敏感的利益分配的话题。或者是已经得到领导授权的情况下,以领导之名直接确定一种分配方案,而不是自己充当这个黑脸和恶人。因为这种从自己兜里往外分配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有反对声音其实很正常。

转天出差跟另一位老师沟通这个事情的本末,也差不多得到同样的反馈。第一,谈论敏感话题的方式不适合一对多。(其实这就是关键对话啊,还讲给别人但自己却忘了原则);第二,从领导那里争取来的盘子要明确。知道多少范围是可以激励大家的份额,且要做到对大家的分配有一个基本的预期,就是谁在新的规则下损失最大,谁获利最多。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弥补。第三,最好,交给领导去平衡更大范围的贡献度问题,省区麻烦,定位好自己的专业路线,少去管人员绩效的问题。消耗精力是否值得。是真的锻炼领导力,还是低水平无效内耗。

后来,也跟主管领导提到此事,本来是说要给她一个内部分配方案,但最后的结果没有选择再分配,不再执着于所谓的公平,就让领导去平衡吧,也顺应了团队的人心,好像更是应了一位班主任的话,在这方面,我的情商有点低。领导也默许了不用在我这个层面去平衡,她会去考虑,但年终奖可以参考我对组内的排序建议。

……………………………………………………………………………………………………

感受:

气愤、委屈、伤心、失望、郁闷、被欺骗、难受、不知所措、背叛

我的观点:

人人都应该是信守诺言,有些约定如果不同意就提前沟通,不能总是事后表态;

人应该懂得感恩,学会相互成就和支持他人,不能光想着站在别人肩膀上自己跑;

团队的工作还是要亲兄弟,明算账,平衡贡献度的方式会更科学;

我的期待:

我期待能够和团队的老师们真诚沟通

我希望我的提议有人支持和给出真诚建议

我希望团队老师们的工作价值贡献能够公平分配

我希望自己不是团队的负责人身份

我希望在专业方面能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

我希望团队其他人能够理解并支持我发展自己的专业

我希望我的付出也被认可,而不是人为理所应当的

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在内部建立并达成一致的冲突规则

我希望自己给予团队其他伙伴的奖励承诺予以实现

渴望:

渴望支持和信任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支持和信任;

渴望得到团队老师的理解与认可

渴望自由的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

自我:

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感、同一性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