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棵树(3)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用了三天时间把《外公是棵樱桃树》读完了,这是一本获得了“意大利安徒生奖”的优秀文学书,与其说是读给儿子听,不如说是读给自己的。                                                                                                    托尼诺一家的人生悲喜时时牵动着我的心。外公在挚爱的外婆去世后也用坚强告示子孙。在外公的耐心引领下,托尼诺学会了倾听自然的声音----樱桃树的呼吸声、山雀妈妈喂饱山雀宝宝的叽喳声、蜜蜂吸饱花蜜的嗡嗡声。外公还教会托尼诺如何与动物相处。在外婆去世后,外公一直与小鹅相依为命,而小鹅正是外婆的化身,“如果有人爱着你,你就永远不会死去。”也是因了这句话,外公和外婆永远活在了托尼诺的爱中。因了外公的影响,托尼诺勇敢地阻止了菲丽丝被砍伐的命运。在孩子的心中,这棵樱桃树早已成了外公的化身,躯体虽已化为乌有,灵魂、亲情却时时陪伴着他们。这正是深深感动我的地方。                                                                                                                                            不知道8岁的儿子能听懂多少,我是几次喉咙酸涩发紧,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不是不能放肆我的情感,真的怕在儿子面前流泪会震惊到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无需刻意感动,他们的感情由他自然生长就好。其实从他安静听的样子里我已经看到了感动,午饭时还告诉我,前一天晚上玩耍时特意到学校门口转了一圈,有些想哭呢。不是一个无情的冷血的人就好。                                                                                                                                                    其实不太喜欢自己的敏感性情,总是好悲伤易动情,内心要多遭受多少蹂躏。还好我生了一个泼辣甚至有些顽劣的男孩,有时会暗自庆幸于此。不过还好,也不是一个无情的人。不悲不喜地过一生挺好。

很庆幸陪儿子一起读到了这本优秀的文学书,虽然是童书,却也有教化成人的作用,联系自己的家族亲情,不也正与书中的故事相同吗?这些书里的故事和美妙,在长大后读的文学书里再难遇见,可是我感恩,在我长大后许久的今天,我又遇见了,且是陪儿子一起遇见。                                                                                                                                    就是在这几日里,我暗暗与自己约定,《苹果树上的外婆》、《佐贺的超级阿嬷》一定要找来与儿子共读,如今这种弥足珍贵的祖孙情已不可多得,能遇见又是何其幸运。                                                                                                                                        亲情是棵树,在这个夏天,他是一株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我和儿子撒下一片绿荫,带来阵阵清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书中主人公小托尼诺是一...
    Andy0222阅读 1,135评论 1 1
  • 2017年。9月7日至9日。“心阳心理微爱行”响应腾讯公益“九九公益日”的活动。在朋友圈中发起邀你一起献爱心,为“...
    善默勤容阅读 235评论 0 0
  • 唐嫣和罗晋,林宥嘉和丁文琪,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我们女孩子啊,你买了价值连城的礼物不如送我一个公开的祝福。 你说了...
    忎忈阅读 167评论 0 0
  • 其实我一直很期待你会是什么样子,过着怎样的生活。我曾无数次幻想你是一个有气质的独立的女性,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做自...
    敏敏诗亚麻阅读 8,122评论 0 5
  • 读至善纯情席慕蓉 喜欢读席慕容 的诗,意境恬美清幽,情感质朴纯净,语言亲切柔美,婉约缠绵。 诗人笔下的感情深沉,细...
    一世福缘阅读 478评论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