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华彦钧)墓

阿炳(1893-1950),本名华彦钧,是中国近代著名民间音乐家,以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蜚声国际,其人生经历坎坷,艺术成就卓越。

生于1893年8月17日,江苏无锡人,自幼随道士父亲华清和学习道教音乐,精通二胡、琵琶等乐器,青年时因技艺高超被称为“小天师”。为道士与寡妇私生子,幼年丧母,8岁被生父以师徒名义收养,21岁得知真相后自暴自弃。后因染鸦片、梅毒致双目失明,流落街头卖艺为生。1950年12月4日病逝,终年57岁。

代表作品:创作《二泉映月》《听松》《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6首传世器乐曲,其中《二泉映月》被载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2014年《二泉映月》作为中国十首音乐作品之一载入中国梦音乐芯片,由中国长征三号火箭运载至太空。

1978年6月17日,时年43岁的小泽征尔访问中央音乐学院时,17岁学生姜建华现场演奏二胡版《二泉映月》。乐曲第一段尚未结束,小泽征尔已泪流满面,随后突然跪地表示:'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日本传统'正坐'礼)。

阿炳墓位于春申涧之南、惠山东麓。墓名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杨荫浏教授题写。杨教授于1950年暑期赴无锡,用进口携带式钢丝录音机为阿炳录制了3首二胡曲与3首琵琶曲。

顺便提一下:杨荫浏是杨绛(钱钟书夫人)的从叔(即叔祖父的弟弟),两人属于家族旁系关系。而杨荫浏的父亲杨钟琳与杨荫榆的父亲杨德懿是兄弟关系,所以杨荫榆是杨绛的亲姑妈。那么杨荫榆是谁呢?知道她的名字来自中学课文《纪念刘和珍君》,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当时自以为杨女士一定是魔鬼脸孔,其实杨荫榆她是一位抗日志士!江苏无锡人,致力于学术,曾留学异乡,学成归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但在治校过程中,因教育理念不同,并屡显独裁之风,最终遭免职。但在抗日战争中,她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同胞,刺激了日本侵略军,杨荫榆也就成为日军的眼中钉。1938年1月1日,两名日军以司令部传见为借口,把杨荫榆诱出家门,行至盘门外吴门桥突然开枪击杨荫榆,并抛入河中,因见杨荫榆晃动手臂,又开数枪将其射杀。表现了她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她的晚节还是应当肯定的。

2025-8-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