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风情
<1>印象漯河
踏入漯河这片土地,我最鲜明的印象就是漯河的水多桥也多,沙河澧河碧水绕城过,有水则灵,有桥则通,漯河的水美桥也美,城在水中映,水在桥下行。整座小城就在水的滋润下,悠闲的晒着太阳沐着月亮。
名为漯河,这座小城有得天独厚的河水,作为城市,政府也着力打造她宜居的名片。一座座美丽的桥沟通了河的两岸。沙河桥,澧河桥,彩虹桥……一座座桥情态各异姿态万千,既方便了出行,也为漯河增添了一道道的美景。站在桥上看碧水微波荡漾,阳光洒下来,大河之上金星耀眼;河水两岸,绿树掩映,花繁叶茂,景色宜人。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你极目望去一幅画,桥的本身又何尝不是一幅画?水装饰了小城的梦,桥装点了你的心情。
<2>小商桥
小商桥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与郾城区交界的小商河(颍河故道)上。小商河为古时商王经此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都说漯河最美不过小商桥,几经波折,我终于有缘亲近她的芳容。
远望小桥,她如一道彩虹横跨在小商河上。讲述过很多遍《中国石拱桥》也都只是看过图片,直到亲近她,我才切切实实感受到石拱桥的形态有多优美。
走近小桥,触摸着她每一寸沧桑的肌肤,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之感。这每一块石头都是前人搬运而来堆砌而成的,这其中有多少的汗水滴落过?这桥上的石刻雕花都是前人一刀一刀精琢而成的,这里面有多少个不眠之夜相伴过?
这石桥,走过隋的牛羊,挂过唐的月亮,行过宋的兵将,倚过明清的骚客。两道深深的轮迹,是岁月的留痕?抑或它驮载的沧桑?
凭栏而望,夕阳下的小商河蜿蜒东去。我的目光在历史深处打捞,然而捕到的却是满把的时间的碎痕。
<3>杨再兴墓
小商桥的古风遗韵,多在民间飘摇。其实,老百姓更愿意把小商桥和一个英雄的名字叠加起来:1140年,大雨之后。金兀术率兵12万进逼临颍,岳飞督军迎战。杨再兴率轻骑300为前哨,至小商桥,突遇金军大队,反复冲杀不得突围。最后马陷泥中,被金兵射杀于小商河内。岳飞看到此景,十分痛惜,于商桥哭祭,全军举哀,葬杨再兴于商河北岸……
我喜欢这样有声有色的讲述。商河有幸埋忠骨。英雄的故事落地生根,成为民间世代相守的魂儿。
小商桥旁边,便是杨再兴的墓。但见灰瓦红墙,古树婆娑,徘徊于深院长廊之际,看那些凿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料想英雄在此千年,,死后仍北望南师,魂魄常在。 “精忠报国千秋颂、英烈豪气万古存”,小商河畔,跃马扬枪、怒视北方的杨再兴将军青铜像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把人们的思绪又带到了那个金戈铁马壮怀激越的时代。在气贯山河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石刻前,我能感受到岳元帅那“还我河山”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
千年前的那场硝烟,至今仍在心头弥漫。凝视着展览馆里陈列的从商桥考古发现的箭镞戈矛,我们依然能透过这些物象,感受那种千古长存的浩然正气,那些战马嘶鸣,铁甲冷凝,令这河水,也微微泛起那些冷兵器特有的金属的光泽。那一件件我叫不上名字的兵器沉重的不只是重量还有积淀的厚重的历史。
满园的古柏历经远古的风雨依然苍翠,我的思绪穿过岁月的长河却倍感苍凉。“江山尚未大统英魂归去金营及早设风波,将军已经殉国狂澜未挽宋室从此无再兴”。我想捡拾几枚英雄的叹息,然而一切的旧迹都已无形。我不知道哪里是岳飞凭眺的地方,哪个是岳飞拍过的栏杆,但在这里我能读懂他那震撼古今的遗憾。
<4>许慎故里
漯河是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如果说杨再兴墓传承的是“武”,那么许慎故里传承的则是“文”了。
离开小商桥,我们赶往许慎文化园。我是中文系毕业的,当年古汉语老师无数次在课堂上谈论过许慎,我知道他被誉为“文宗字祖”, 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这部书就是《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韵的字典,是文献语言的奠基之作,也是书面语言、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是许慎对中国文字学研究方面所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贡献。
带着对许慎的敬仰之情,我们到了文化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广场上那篆刻着六书的大柱子,这些柱子一下就拉住了我的视线。这根刻的是象形字,那根是会意字,流连其间,我感觉到每一根柱子都刻下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刻下了祖先的研究精髓。
只是有些小遗憾,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大门紧闭着,没法进得园内。也好,享受不了视觉的盛宴,却可以留下无限畅想空间。我可以尽情想象在这片土地上,那个睿智的前辈曾经以怎样的心态走过生活过。
漯河----心情
离开许慎故里回城,途径金沙滩浴场,李燕建议我去看看,说漯河很多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说当年世界小姐巡回旅游就到此停留过。
踏着遍地黄沙,走到水边,初秋已有些许凉意,可是我看到河里游泳的人还是不少,孩子们五颜六色的游泳圈飘在水上,就像一幅色彩绚烂的自由写意画。
我感叹这有水就是好,林水相伴,漯河无愧于宜居之都。李燕和杨警官都说漯河的夜景特别美,晚上的沙澧河两岸,灯火璀璨火树银花,美得如诗如画。我能想象得出一汪碧水睡在月光下,有华灯相伴,有微风轻抚,畅游岸边,那该有多惬意有多诗情。
只是来漯河时已经买了回程票,晚上8:15的火车。虽然漯河的风土人情让我流连忘返,我却不得不离开。
于是我们就继续前行到晨光粥棚吃晚餐,香甜的紫薯,香浓的绿豆粥,酥脆嫩的炸鱼,具有特色的地皮菜炒鸡蛋……这顿晚餐给了我极好的味觉享受。
吃过晚餐,直接去火车站,我的漯河之行也行将结束了。而永远不会结束的是我对这里的回忆。这里的人情这里的风情,这一条条河流一座座长桥,连同漯河的一道道美食已经隽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