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白起的最后人生路 | 每天读《资治通鉴》六十五

【专栏介绍】
与你一起,每天阅读《资治通鉴》,欢迎关注。
【发生时间】
公元前二五八年
【相关人物】
秦昭襄王,秦国国君
白起,武安君,秦国将领
王陵,秦国将领
范雎,秦国国相
【故事大概】
正月,王陵带领进攻邯郸,但是并不顺利,一直攻克不下。
秦王派兵增援王陵,也一直无法攻克,还损失了上千人。
武安君的病痊愈之后,秦王向让武安君代替王陵出战。
但武安君并不同意,他认为邯郸是非常难以攻克的。
为什么呢?
从大的形势上来看,现在其他的诸侯国已经准备出兵拯救赵国,对于秦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恩怨,也很深。
其他的诸侯国,也势必会借着这一次机会,对秦国大加出手,不会留情。
从国内的形势来看,秦国虽然在长平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损失了许多的兵力,国内情况也不乐观。
从地理的位置来看,秦国与赵国相隔较远,跋山涉水进攻赵国的国都邯郸,兵线需要拉的非常长,后勤补给也需要做好。
综合来看,武安君认为,现在并不是进攻赵国国都的最佳时期。
如果其他的诸侯国,与赵国进行里应外合,那么秦国,根本就没有能力抵抗他们的合攻。
但对于秦王来说,他不想等,也不愿意等,就像现在出兵,将赵国消灭。
于是,秦王也派了范雎去说服白起。
但白起也称病,不想再讨论这件事情。
秦王没有办法,只能够让王龁代替王陵,带兵出征。
后来的形势,也如同白起所预料的一般。
而且,秦王也逐渐不信任白起,君臣之间,也产生了隔阂。
白起后来的情况如何呢?
公元前二五七年,白起的所有职位都被免除,所有的权力都被没收,并放逐到阴密,今甘肃省灵台县。
后来,秦王派遣使者,赐予了白起一把剑。
白起知道秦王的意思,为了家人,为了后代,也只能够自杀。
自此,一代名将,白起的人生,到此落幕。
【推古验今】
白起是一个非常残忍之人。
他有着非常强的军事素质,但同时,他对于俘虏,从来都是非常残忍的。
就好像前几篇文章所说的长平之战,白起就坑杀了四十万的士兵。
老子说过:“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杀人、争夺天下为乐趣的人,是无法把天下治理好的。
用兵也要以恬淡的心态,不能够以用兵杀人为乐趣,这样不符合天道。
白起并不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后世对白起的评价,也主要以残忍为主。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进行关注。
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