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复习(12-8)
【原文】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白话】棘子成说:“君子只要质就够了,何用再加以文呀?”子贡说:“可惜了,你先 生这样的解说君子呀!虽有四马骏足,也追不及你舌头上这一失言了。文犹之是质,质犹之是文。虎豹之皮,若去了它的花纹便犹如犬羊之皮了 。”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此九字为一句,夫子指棘子成,当时称大夫皆曰夫子。子贡谓棘子成之论君子,失言可惜。盖棘子成疾孔子教子贡之徒若为文胜,子贡谓其妄意讥毁圣人之教,故伤叹而警之。”
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曰:“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言文质等耳,不可相无。若必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则君子小人无以辨矣。夫棘子成矫当时之弊,固失之过;而子贡矫子成之弊,又无本末轻重之差,胥失之矣。”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两者平等,不可偏废。“文”是“质”的外在显现。古话叫“相由心生”,我们所显现出来的行为、语言等等直接关联我们内心的所思所想。一个恶人伪装得再慈眉善目,有心人一定能从他的眉宇间发现端倪。同时,“质”又是“文”的核心要义。蕅益大师说:“花发之茂,由于培根。礼乐之文,本于至德。”花开得茂盛,是因为它的根养育得好。文是表面的,是我们能够观赏到的,就像看花一样。花长得很好看,这是能观赏到,那礼乐就像花。根是什么?根是德,本于德。因为根好,它吸收这些养分供给这个枝叶花,所以这花长得美。礼乐是表面上的,但它的本却是仁德,具足仁德的礼乐,才能“尽善又尽美”。因此,“质”需要“文”来“活灵活现”,而“文”需要“质”来“赋予生命”。
人而为人,什么是本?《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所有的德行都以孝为根、为本。一个人的孝心自小就需要培养,这是根,是基础。到社会上别人看到的是他的质和文,质是他的德行、他的品性,文是他的言谈举止,进退应对,这些全是基于他那个孝心的根,因为根很厚,茎就很壮,花叶也就会非常繁茂,这样才是真君子。如果没有孝心作为根本,学得再多,最后就变成“文胜质”的小人。
或许“文胜质、质胜文”的掂量在我们身上并不鲜见,但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会偏离中道、执取一端,倘若我们能从子贡、棘子成的对话中去结合自心,并依循圣人无上智慧的指引,那我们终将真正了解圣人心意,靠近他们,效学他们,成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