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闻古诗词界的“张三影”大名,有著名的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今日读他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1]
北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
伤流景[2],
往事后期空记省[3]。
沙上并禽池上瞑[4],
云破月来花弄影[5]。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6]。
第一感觉这是一首很美的词,音律和谐悦耳。按习惯,我在读之后,开始收集生字词注释,以弄懂诗意,帮助理解。
[1]天仙子:原为唐代教坊中的一种舞曲,后被用为词牌。
[2]流景:如水一般的年华,指逝去的光阴。景,日光,喻指光阴。
[3]后期:指日后的约会。后,以后,过后;期,相约。记省:记志省识。记,有思念之意;省,省悟。
[4]并禽:指一双禽鸟,词中特指鸳鸯。并,双。瞑:昏暗,黄昏,这里指暮色已经笼罩。
[5]弄影:指舞弄影子。弄,摆弄,舞弄;影,影子。
[6]落红:零落的花朵。
因三句“影”字名句脍炙人口,世人便以“张三影”来盛赞张先,而这曲曾风靡了整个北宋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恰是“三影”佳作中最精致、最纤巧的一首。
《天仙子》,原是词人伤春忆往之作,词风清丽,素雅恬淡,造句工巧,字字句句,皆值得细细品味。上阕,词人别开生面,未写景,先言情。水调数声,声声萦于耳际,把酒聆听,非但未能解愁,反而又添愁绪。酒后,沉沉睡去,醒来已是午后,愁绪纷繁,不自觉地发出了“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上下两个“春”字与“临晚镜”中的“晚”相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词人伤春,伤的不仅是将逝的春天,还是如水般流逝的年华。春之将暮,我亦垂暮,少年时代的风流缱绻已成往事。忆往事,伤流景,曾经的美好已不在,我也唯能“空记省”,一个“空”字,将词人的寂寥伤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阕,词人笔锋微偏,从静态的述说转为动态的描摹,从伤春之情写到了惜春,写到了那暮色中最明媚的春光。鸳鸯在池中双宿双栖;旖旎的繁花也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特别是“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破”“来”“弄”三个动词将月下花舞的明媚景色描摹得格外传神,而“花枝弄影”“云破月出”恰恰又从侧面点出了风的存在。
微风后,春光有一瞬的明媚,但可惜,风越来越大,词人不得不回屋,重重帘幕遮住明灭的灯火,听着风声,遥想明日落红满径的情景。而这落红,落的不只是花,同样是春,是那曾经美好的伊人。
读“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突然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评价,还想到了“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赞誉之词。
我还联想到了北宋晏殊的《浣溪沙》,同样风格纤巧,含着淡淡忧伤,表达了对年华流逝、 伤春怀人之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读到这样美美的、淡淡的,含着忧伤的词句,不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