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非暴力沟通》

a.png

《非暴力沟通》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这本书一直有被推荐也一直在待读书单。终于看完了,书不长,一天就可以看完。我陆陆续续花了一周,然后今天又浏览了一遍整理读书笔记。本书分为了十三章,重点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的理解就是事实、情绪、观念、请求。你观察到了什么事实,让你有什么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认知和理解造成了这样的情绪,你有什么诉求,这个诉求要清晰具体的表达出来。还是很有用的,平时生活中我们会贴标签评价、会用情绪代替诉求、会用命令代替请求,看完书我能够区分这些。也能够理解别人的愤怒是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不要先自责,去理解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同一个事实,不同的认知会造成不同的理解,然后导致不同的情绪,要沟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绪;表达感谢要具体,准确描述别人的什么行为,让你的什么需求得到了满足,你有什么样的情感被激发。以下是读书笔记:

  1. 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我感到……
因为我需要/看重……
你是否愿意

观察到的事实,不判断不评估

表达感受,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期待对方采取何种具体的行动

  1. 是什么蒙蔽了爱?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如道德评判:(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都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评判人)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回避责任: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我选择……,因为我想……

不用“应该”“不应该”“不得不”等词汇

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为了逃避惩罚,那ta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eg.
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
=>
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

  1. 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成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的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出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愚蠢,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将观察和评价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的是批评,并反驳我们

  1. 体会和表达感受
    区分感受和和我评价
    区分感受和想法、判断

觉得是想法

感受:
需求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喜悦、兴奋、信息、感动、满足、高兴等
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担心、焦虑、生气、绝望、悲伤等

  1. 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有4中反映:
a.责备自己
b.指责他人
c.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d.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感到……因为我……

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你们现在需要什么?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

“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1. 请求帮助
    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要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表达了请求后,请求反馈
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认为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a.对方此刻的感受:听我说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
b.对方正在想什么: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行,那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
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将会议时间推迟一周?

区分请求和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收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和反抗。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1. 用全身心倾听
    倾听不要建议、比较、说教、安慰、会议、否定、同情、询问、辩解、纠正

倾听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可以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在提问前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同意或者纠正)
eg.
“你说的是什么事”
=>“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8.倾听的力量
“我感到伤心”也许暗含着对别人的批判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1. 爱自己
    负面的自我评价使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美,我们就会忘记自己是"特殊的生命"。

我们的改变应该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心理

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之中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1. 充分表达愤怒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1.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eg.我们保住年幼的孩子不让他跑到公路上,那是为了他的安全。如果我们打骂,则是惩罚

  2. 重获生活的热情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3. 表达感激
    a.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b.我们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c.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积极的接受别人的感激
当我们让自己的光芒闪耀,无意中我们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

赞扬不要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也不要用来实现个人目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