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分析

首先明朝文官集团是整个权利的中心,而文官是经过科举考试考中而选拔出来,而这些文官大多是由几代家族,包括妻子和父母做出巨大自我牺牲才培养出一个读书人。

文官大多重理论轻实际,而且把自身的利益看得极其重要,他们大多是站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去看待问题和做出决定。

张居正在世时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加上皇帝自身也想厉精图治,所以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繁荣。

张居正去世后,遭到很严重的报复。当然和他自身也有一些原因,另一方面皇帝想做什么事情就变得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文官集团的集体抗议,让万历很无奈,导致他后来不早朝。

得出的结论是,文官集团的强大导致明朝军事上不强大,改革困难重重。然而无论是文官集团、武将集团还是阉人集团,他们都仅仅是权利制衡、权利行使的代表。任何一种集团权利的过于倾斜都会导致出现问题。

在进行问题分析时,要注意同一级的联系,上下级因果的联系,放在大整体中会看的更加明白。例如明朝之所以会文官集团倾斜,可以追溯到宋朝,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害怕自己也被武将干掉,因为他自己就是武将出身,所以就削弱兵权,最后兵弱国弱,文官盛。所以文官的权利倾斜,从宋朝就开始了。

《万历十五年》指出道德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但是从没有说道德可以全部不要,只是道德的观点应该远大,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了一个道德问题。因为道德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如果道德上的争执持久不能解决,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则迟早必导致战争。

关于文中提到对数目字化管理的理解是,组织对资源的一种分配方式。明朝是中央集权国家,所以容易造成的问题是,上传下不达,下意上不通。不管是政令还是物资都会因为层层传递而有所偏颇,偏颇度如何,视管理和行政者崇高的风气决定,也就是人工控制这一切。人工意味着情绪、利益、非必然等多种主观因素,这种渠道上的不通,遇到时代需要你通的时候就会有惨痛的教训,所以黄仁宇提出的数目字化管理,只不过是要求这种渠道上通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具体表现可以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建立中间阶层机构,起到下达上意,上传民情的作用。同时采用统计数据的方式来做决策。

读历史时的一点感悟:生命的意义,要在历史中获得,而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内尚不能看清,而须要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能看得出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