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团体课,我讲到了自己的一个品质“友善”,然后老师说,真的吗?很不可思议,我们的话题最后落到了“攻击性”。一个外表看上去非常温顺的人,其实他在内心确有很大的攻击性,这是为什么呢?
受文化的影响,我们从小生长在一种弘扬善良、道德的环境中,很多人都会把自己不知不觉地演成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人,一个非常有正能量的人。
可是,不可否认,人都是有两面性的: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既有有力量的时候,也有软弱的时候;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其中一面的时候,就会忽视内心中的另一面,看不到那个黑暗中挣扎的“内在小孩”。
看见既疗愈,如果你从来不去观照TA,结果会怎样呢?
攻击性有两种:一种向外,一种是向内。
外攻击
向外的攻击性会指向他人,要么是亲人、朋友、同事,要么是陌生人;要么是肢体的暴力,要么是语言的暴力。
有一个著名的漫画,一个职员在单位被老板骂,回家后就找茬骂老婆,老婆又找茬骂孩子,孩子的愤怒无处发泄,就去踢狗,这就是最常见的攻击传递的现象。
这类人他们往往自己不得什么大病,而他的家人却常常频发恶疾,一生都被噩梦困扰。
不过也有少数人,他们挑战和攻击的对象往往是上司、领导和权威,他们反而从不欺负弱小,对比自己弱的人群特别护佑、怜爱有加。
内攻击
向内攻击的人,往往呈现出最无害和安全的状态,大多不会受到拒绝和排斥。
但是,向内攻击对人的伤害性更大,更具隐蔽性,因为,向内攻击要么是攻击自己的身体,要么是精神系统。
有一类人,他们随顺随缘,没什么要求,周围人都觉得他脾气好,但却年纪轻轻得了癌症。原因是他们为了达成外在的和谐,过度的妥协,让自己承接了太多的压抑和委屈,那些负面情绪长期郁结在心,就会攻击身体里的脏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人,要么故意打扮得灰头土脸,长衣长袍遮住性感部位,要么故意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人,要么就是不允许自己享受美食,不允许自己休息和放假。他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我不漂亮,我不喜欢自己,我就是放不下,我还是有贪念呀,我不配拥有,我有什么资格享受……等等。
他们缺乏活着的资格感,无论自己做得多好都不敢骄傲,任何一件不如意的事,归因都是自己的错,这些行为都是对自我信念系统和精神系统的攻击。
自我攻击久了,人就会真的变得不漂亮、情绪低糜、失眠多梦、焦虑不安,慢慢患上抑郁、强迫。
人为什么会自我攻击呢?
一个人的自我攻击往往先来自于外在对他的不接纳,大多是受小时候原生家庭的影响,后来就逐渐变成了自我的不接纳,这类自我攻击的人,也都或多或少有些表达障碍,最终,压抑的情绪出不去,都转向内部,要么攻击,要么消耗。
一个人不管他遭遇了什么可怕的挫败,或者是患有多严重的表达障碍,都要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要让它压抑在心,不要让攻击性指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