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的关系

        人们过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很多时候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因为“经验有一个结构,别人能,我也能”。“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个概念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现今我们常常还在犯这样错误,值得我们回过头认真的学习和认知。

      “教条主义”是说平时只生吞活剥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别人,甚至糊弄自己。“经验主义”是说一个人长期拘守于自己的片段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成长实践的重要性,看不到个人成长或创业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

      鼓吹知识付费的时代,太多的信息咨询诱导着我们,使我们常常犯下“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因此,对于认识到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下面我能来谈一个重要的话题——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呢?这只要看一看认识的发展过程就会明了的。

      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例如有些外面寻找创业平台的人们到一家公司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公司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众,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这些就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也就是这家公司这些个别的事物作用于考察团先生们的感官,引起了他们的感受,在他们的脑子中生起了许多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间的大概的外部的联系,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伦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

      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伦理的结论来。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阶段。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受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知从何时起,常能听到这句话:听了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是,你发现没有?尽管这句话道出了多数人的弱点,...
    万能的船长阅读 2,756评论 0 5
  • 今天听的读书分享课,分享给大家,这七个习惯,希望能融入我们的思维方式里面
    小秦哥哥阅读 195评论 0 5
  • 看到这个题目有没有一丝焦虑浮上你的心头,你有没有审视一下自己还有多少活没有干完,多少作业木有写?——等一下,我先去...
    Jane漂漂阅读 1,360评论 34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