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关于华核的研究】
华核,数献良规,期於自尽
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人。
文赋之才,庶几忠矣
起始华核为上虞县县尉、典农都尉,因为文学入朝为秘府郎,升任中书丞。
当时蜀国被魏国吞并,华核就到宫门去发表一篇文章,表示对蜀国的哀悼,对吴国皇帝悲伤的感同身受。(总督个人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入含义,就和发朋友圈差不多吧,可能)
书百余上,皆有补益
孙皓继承皇位后,封华核为徐陵亭侯。
宝鼎二年(267年),孙皓再营造新宫,规模宏大,用珠玉装饰,花费极大。其时正是盛夏开始动工,农耕与边守一起被荒废,华核上奏劝谏,奏表呈上后,孙皓不采纳。
然而还是升任华核为东观令,兼任右国史,华核上疏推辞,孙皓也认真的写了一份回信,让华核做事不要推辞。
当时府库没有储蓄,但是世俗风气越发奢侈,华核又上奏劝说皇室,然而没什么用。
孙皓认为华核年老,就敕令他草拟章表,华核不敢应承。孙皓又敕令他撰作文章,亲自站在一旁等他写完。
华核前后陈述于国便宜之事,以及推荐贤能之士,辩解他人罪过,上书一百余次,都对朝政有所补益,因文字太多故不全部录载。天册元年(275年),他因细小过失而被免职,几年后去世。
韦昭、华核所写的论事文章、奏折,都成为了传世经典。
总督简评
王蕃、楼玄、贺邵、韦昭、华核,作为孙皓时期被害的人才中,最有代表性,最有能力的五位大臣。除了韦昭最后有所失节,不过也是人之常情,不能要求别人那么多,都是非常棒的人才了,在孙皓手下为官纯粹因为他们的命数不好,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