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二十九(1128)
今天谈谈主题教学。
窦桂梅校长提出的主题教学,是在面对语文的碎片化学习目标不清忽视儿童自我存在、英语强大、丧失汉民族文化认同的前提下提出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令窦桂梅校长开始反思以单纯知识技能为核心的教育观所带来的弊病,寻找如何提升儿童学习兴趣,使儿童的学习能力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路径。于是主题教学这一概念在窦桂梅校长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的应用逐渐活跃起来。在具体教学中,文本主题与儿童生命主题相遇,通过教学过程,产生精神的火花,其价值主题也得以浮现。正如前文所强调的,这里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一定与儿童生命体验有关,与儿童精神成长有关,与儿童生命意义的丰富有关,即指向儿童内在的精神生命的成长。
既然主题教学中的主题,不是以一般的语词表示,而是儿童在学习文本中获得或萃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价值语词,那么,儿童透过语言文字体验到的这些主题,既是文本的核心,也是精神生命的内涵。由于这些富有文化意义、生命意义的词语,很多时候就隐藏在文本中,因此,主题教学就是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积累、理解感悟与创新,形成儿童的语文素养与价值观,实现一种自我觉醒和强化这种觉醒的品质与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于主题单元教学的教材强调主题单元教学。它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的教学理念与意识,即以话题或专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大多教师还是一篇一篇地教学,虽有全盘考虑单元整体备课的可能性,但缺少如何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教学之模式。因此,窦桂梅校长在“实践样态”章节中会进一步阐述自己提出的主题教学中关于主题单元教学的策略,力图通过主题单元形式开展教学,实现整体推进、整体优化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李希贵等提出的主题学习主要是从学的角度提出的。此观点认为“因为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给老师引导,不要讲得太多,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意在强调学生学”的重要性,用“主题”这个抓手,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窦桂梅校长在十年前提出,主题教学是“从生命的层次、哲学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思想”。主题教学是从教与学双向维度提出的,任何一个教学行为都要有教与学双边的过程。教与学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一方面要强调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主题教学也依然强调语文教师是编导,或导演,或牧羊人或点灯人。
由此看来,窦桂梅校长提出的主题教学不同于以主题单元编辑的话题或专题(它更多从内容上加以归类,而忽视对于文本内核的把握和精神生命的关注),不同于以往所说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等,也不同于从学生“学”单一角度提出的理念。笔者提出的主题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在大语文观下的语文学科与儿童生命之中价值主题的契合。文本的主题与儿童生命发展的主题相契合,并在当下与未来生活中淬炼而生成价值主题。也就是说,笔者研究实践的语文主题教学,是基于儿童立场、文本立场、教育学立场的,即为具体的文本和儿童具体的生命以及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三者无边界的融通与开放的地方,就是价值主题发生的地方,构成了主题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主题教学是从文化的高度,培养完整人的哲学角度,坚持以儿童的生命价值为取向,在综合思维指引下,整合多种资源,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生成教学价值,促进儿童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生成主题,进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与培育价值观,在动态的、立体的主题的教与学中,形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