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高考了,我把主要精力从教授学生知识上转向关注情绪培养状态上。感到自己的无知、无力,极需要充电。
《自我成长的力量》读了一遍,沉浸其中意犹未尽,打算好好学习、反思、联系生活,再内化,没完就中断了。
在面对孩子的坏习惯正焦虑的时候,读了《当我遇见一个人》便被深深的触动。感悟、学习并践行着。也想抽时间分享给大家,让与我有一样困惑的朋友共同受益。刚开始两节中断。
心理学基础课程,本不是自己的最爱,只是觉得需求,也不舍得丢弃。虽然没有完全放弃,却离进度远远。
听了幸福双翼的课程便深深地爱上了。他总是那么直击心灵,冲击观念、简单实用。为了汲取更多,我迷上了他们的践行分享,阅读、理解、总结。突然发现整理一个不够清晰的点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先搁置吧。
第一课堂群里的文字分享、语音分享也都是那样的接地气,还没有用心看用心听,转眼过了一天,那么多信息覆盖。
买到的一本本的书,各有各的好,都带着先进的理念、实用的方法。可没有好好看,好像买回来就占到了一样。
磨课活动里都是专家,我想向他们学习知识、理念、方法、经验。羡慕、佩服他们知道还能讲出来。把自己所学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我想把自己感受非常深刻的地方深深内化为自己的,也曾想着做个课件与亲分享,两张就夭折了。
儿子羡慕同学家长进课堂。也曾想为了满足儿子的虚荣心,让他因我而骄傲,自己准备一节课。可被扼杀在想到的摇篮里。
樊登读书每听一篇都被震撼到,那么抽象的问题也可以如此简单理解,那么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如此简单做。方法理念都吸引着我,可总感觉听一遍学不会记不住,三遍,五遍的听。学到了什么?好像也没记住。
学习普通话,练习四音,每天读一小段。学习朗读,朗诵。背《岳阳楼记》,学生读书我读书。抄下来,夹手机后背,两三天了,两段没背会。在家听音频,听得心潮澎湃,张嘴生硬,女儿嗤之以鼻。
那天爱峰姐姐说起清娇分享的好课,以为自己没有注册,正感遗憾之际竟然发现自己能听所有,好像捡了大宝贝,可这两天再也没打开一次。
灿丽姐姐推荐我免费的韦志中网课,毫不犹豫发了申请。当今天收到成为辅导员的通知时才想起此事,要学习、交流并发感悟到微信群。我何时来做?
同事们都趁放假前录课,晒课。伙伴做好了课件给我,我也一拖再拖。执行力差到极点,只能又放弃了。
这些事看似是都不错,爱上一样做一样,做了这个丢了那个。现在想想好像一无所获,更匮乏了。有点失落,有点郁闷。
想起读过的一篇《总有那么些时候感觉自己一无所有》。人需要这种一无所是的感觉。通过怀疑自己的现状,来完成对现状的破碎。
接纳自己的绝望。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到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绝望是人类正常的情感,并且是美丽的情感。然后听听它在说什么,你可以为它做些什么。同时去欣赏它。
当我与自己建立感情,开始爱自己,开始整理思绪。既然都做不好,就暂且放放,投入高考。现在的第一要务是高考。高考后合理安排时间,捋岀自己最想要的,自己最应该做好的,认真投入,尽力而为,做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