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饮食文化

被人推荐郝明义的《越读者》很久了,想读却一直不得机会。直到100天读书行动开始,我将之列入书单第一辑,又作为首发,实在是有我的道理的。

自从读过《如何阅读一本书》后,基本掌握了读书的几个方法,起码不会再逐字逐句地读过,于是一天读完一本书也不再是神话了。但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主题阅读才是读书的高境界,所以我的一月书单里,围绕着“读书方法论”展开,同时这也是我第一次进行主题阅读。

《越读者》

我喜欢作者对读书和饮食的联想:


主食:解决生存需求的阅读;
美食:思想需求的阅读;
蔬果:工具需求的阅读;
甜食:休闲需求的阅读;

从营养学的角度,主食和蔬果、甜食夹开来吃、搭配着吃,才会满足口腹之欲,顿顿美味不会烦腻,读书也是同理。

对一个人而言,不同的人生阶段喜好也会有所变化。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雅俗共赏,对食物和读物的爱好也是是因人而异。

♣ ♣ ♣

作者讲了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小说、历史、哲学等等,言及小说时提到,用三十万字来描写三十个字,确实如此。时下流行的速食文化中的各种干货,其实也有很多是从各类经典里提炼出来的精华。干货简单直接,但是对其理解及记忆的效果却还是不如小说的。

单单把三十个字的道理讲出来没几个人能听得进,如果以此为主线的三十万字的故事读过,那情节跌宕起伏、那结局荡人心肠,此时再以一碗鸡汤总结了全篇,恐怕这三十个字才能成为点睛之笔。

两书比较

可以说,《越读者》是对《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升级,前者也提到了后者的很多内容,同时又更加细致地、具体地解答了读者们会产生的疑问。比如有此一问:我了解了阅读的层次、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可是开展主题阅读前,我并不知道该去读什么书啊,对此作者分享了他的经验和诸多方法。

如果说《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外来版,《越读者是》本土版,那么两者的区别在于区域文化、译者的理解力和著者的表达力不同。在读外来版时有不少地方晦涩不易理解,本土版则融入更多的本土文化和习惯表达,本土版读来则就比外来版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读书并非越多越好,那样容易进入速食的误区,思考的时间少了,精通的程度也就降低了。儒学讲求中庸之道,用在此处就是要广泛阅读与精细阅读之间求得一个平衡,才是读书的要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阅读的层次 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我们称之为层次,而不称为种类的原因是,严格来...
    朱进伟西农阅读 21,535评论 17 131
  • 读一本书,要先了解他的框架和大致内容,制定计划分阶段来阅读。每本书读有章节和目录就是最好的读书计划。这样读起来,就...
    朱进伟西农阅读 8,706评论 1 9
  • Android是完全遵循MVC模式设计的框架,Activity是Controller,layout是View 因为...
    GB_speak阅读 4,809评论 0 3
  • 有一个人有对象之后,我可以想象出他们的婚后生活,甚至他们的宝宝叫什么名字我都可以帮他们取好几个 ,将来取来用就可以...
    有点困的滚滚阅读 2,662评论 5 3
  • 一垛墙白得 大雪纷飞 影子正在虚脱 反照出光芒 吹来一场风雨扫描 细密而浓稠 静静倾听 脊髓流动的黄昏 几只野蜂扭...
    云水易阅读 3,02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