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博是清华大学行健书院2020届学生。在独家访谈《佛系妈妈的育子经》中,说到文博的作息。
文博妈妈说:孩子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做完作业再干自己喜欢的事。作息也比较规律,基本是晚上9点半休息,早上6点半起床,晨读半小时。寒暑假也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当我问到这样的习惯是怎样培养的时候,文博妈妈说:也没怎么刻意培养。我基本上和孩子同步,他做作业,我也看看书。他玩的时候我也陪着玩,他休息我也躺下了,家里的环境也比较安静。寒暑假他晨读后,我就陪着去山大操场或志达操场锻炼身体,多年来一直这样。今年疫情期间不能去学校,我就陪孩子去学府公园跑步,直到上大学前孩子一直坚持早上在学府公园跑步。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的示范。
每个父母都对孩子寄予了无数厚望,而当孩子无法达到我们的期望时,我们更多的,是在孩子身上找问题。
经常有家长说,我家孩子这习惯不好,那习惯也差,怎么说都不听。言语中充满焦虑与挫败。
其实,要怎么说,我们才能深刻意识到,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我们家长那里都有答案呢?
发现孩子问题的时候,不妨扪心自问,对孩子的要求,自己是否做到了?不妨自我检视,在要求孩子的那些方面,自己是怎么做的?
当有一天,我们做父母的能做到了,再看看孩子,他们身上那些原本让我们头疼焦虑的问题,都在慢慢消失。
因为,我们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
与其苍白说教,不如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