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何谓大小?昔卫仲达①为馆职②,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③,则恶录盈庭④。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因问轴中所书何事。曰:“朝廷尝兴大工,修三山、石桥⑤。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⑥?”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⑦。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注释]①卫仲达:字达可,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官至吏部尚书(详南宋张镃的《仕学规范》卷三十一)。②馆职:唐、宋时,在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即中央政府设置的三馆)中担任修撰、编校等工作的官职统称。③比至:及至;到。④庭:厅堂。⑤三山、石桥:可能是属于宋徽宗时期兴建的寿山艮岳,以及池沼溪流等皇家园林。(参考宋徽宗赵佶的《御制艮岳记》)。⑥力:指善力;功德。⑦万民:指众百姓;人民。
[译文]什么是大善,什么是小善呢?从前卫仲达在中央政府三馆中任职,一次他的魂魄被勾摄到阴曹地府,冥官命鬼吏呈上他的善恶记录。记录送到后,恶录簿堆满整个厅堂,善录一轴,仅仅像筷子那样细而已。取秤称量,堆满厅堂的恶录簿重量轻,而像筷子一样细的善录反而更重。卫仲达问:“我还不到四十岁,过错和罪恶怎么会有这样多呢?”冥官说:“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过,不必等到犯了才算数。”
于是,卫仲达问那一轴里面记录的是什么事。冥官回答说:“朝廷曾经兴建大型工程,修建三山、石桥等皇家园林。你向皇帝进呈奏章,直言规劝,这是奏章的文稿。”仲达说:“我虽说了,可朝廷不听从,于事无补,竟然能有这样的功德?”冥官回答说:“朝廷虽不听你的谏言,但你的这个善念,已经是在为众百姓着想。假使听从你的谏言,那功德会更大呢!”因此,志向在于为天下百姓、为国家,虽善事少而功德大;如果志向在于个人,虽善事做很多,但功德仍然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