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当老师,相比之下,更想当回学生。

某天,睡前话聊。
无意中,家中的小孩子童言无忌地就讲到了人的以后变化,讲自己会慢慢长大,然后毕业,然后成家,然后的然后不知怎么地,就讲到了奶奶就更老了,然后就死了,就成灰灰了。我也比较讨厌的在一旁加了句:然后这么快就上墙了呀。之后几个人哈哈大笑。
无论年轻年长,论及寿命、离世,具体到某个人时,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沉重的。
当时看着老妈没有表现出什么。

再之后的话题,不晓得怎么地她就讲起来曾经在校时的表现,人们习惯地称呼她一声老师。
几十年前,她也曾那么对我讲过。
当初并没放在心上,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也压根与此全不相关。
几十年后,她继续对自己的孙辈讲着。
回首自己的经历,在最近的一二十年,着实是逃不出的怪圈呀。
在家我们互相交流,时不常的除了叫声“妈”,也会叫老师。
听说很多夫妻彼此称呼对方,即便不从教,也是“老师”,显得很尊重对方,还很浪漫,不知真假,感兴趣的亲们,可以试一试。
当然永远也存在,明明彼此都是老师,直呼其名的。

除了单位同事,周围的邻里街坊很多叔叔阿姨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各类院校机构从事教育工作的,还真不少呢。
别人道一声老师,跟我们面对自己的老师,不知道这感觉是不是很一致。
好老师,如师如父。
来自学生的一声“老师”,叫地为师们心甘情愿,倾其所有,唯恐讲解不到位,介绍不全面,漏了哪个关键细节。就好像,这芝麻大的事要是做得不漂亮,就对不起自己的那点点小责任感,睡觉都不踏实呢。行为世范呀,就必须做好。
我们也有很多不了解,甚至完全没听过,没遇到过的情况,有时候被问的还很急,木有办法,我们的做法特别简单,那就是:速度去弄懂。然后将所学和自己的理解,以最简单有效方式,传达给同学们。
没有人生而知之。

每当我们自己有疑惑时,问到老师,总觉得特别神奇,他们什么都知道。
他们怎么那么厉害?!
愿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自己也能多学一点,多懂一点,面对疑难始终从容不迫。初衷仅仅是:希望帮助更多同学。
当老师,真的很操心。
公认的。
不是光有知识,就可以的。

老妈的眼里,每每看到邻居阿姨早出晚归的去上学,都透露出一丝羡慕。
我是这么讲的:
您前几天看的那些70多岁的奶奶级人物,不都是还在做事嘛。她们不是为了钱,也不为了别的,就是有事做,充实,还很开心,而且也有助于长寿。就拿这老年大学来说,上学第一天就知道,需要4年才拿到毕业证。这个4年,就是每天出门的动力。这个4年,就是目标。无论期间经历了什么,他们都能顺利拿到毕业证的。

人到七八十岁,还去学校里经常被老师训话,唉~
有人五六十岁退休养老,休闲度假。
有人五六十岁再出发,创业、求学、甚至求职,职业转型。
七八十岁甚至近百岁,还在为国为民奉献的那些人,那些战斗在一线,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前辈们,真了不起!
一朝被称人师,一世谨记使命。
活到老,学到老,服务到老。

你清楚你父母的愿望吗?
你有帮她们实现吗?
或者,你有帮他们实现过吗?
你了解你自己的愿望吗?
惟愿天下父母安康,心愿都能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