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如风
来访者洋洋前来咨询的时候,她说深感工作枯燥无聊,想离职但又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做什么,焦虑感和对未来的不可掌控让她心力交瘁,迫使自己下决心找到专业的咨询师,弄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或者能否找到喜欢的职业方向?
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因为我自己就曾经深受困惑,那种迷茫让我总是无法发自内心的喜悦。
当我离开职场,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时,我发现这样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刚毕业的大学生、入职3.5年的职场人,还有一些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场老鸟。
我于是想写一篇自己的历程,或许对被困惑缠绕的人带来一些启发意义。
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场自驾游,首先我们要考虑三件事:
我有一辆什么车,是烧柴油的还是烧汽油的,它的动力有多大,底盘有多高等,我们的目的地在哪儿,我们的路线是什么。
世界上没有完全可以复制的人生,个人的环境和自身条件都不相同,所以,我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
如果你是一个刚步入社会不久的人,那么这个时候的自我成长是最重要的。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大的资本,不要认为社会太黑暗,个人力量太小等,因为社会的大环境和趋势确实是你无法左右的,你要做的就是增长自己的能力,探索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持续深耕。
同时,你也要抬头看路,毕竟行业的趋势会决定你未来是否有更大的舞台。
如何你是一个有着家庭重担的人,你希望自我成长,但养家糊口的重任落在肩头,你首先考虑的可能是家庭的收入来源,个人的成长就要放在下班以后的时间。
如果你有了足够的积蓄,你也可以选择平衡的职业路径,离开职场一段时间,来看看世界,充电学习、沉淀自我。
等等,每个人所面临的环境不同,建议做一个排序,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写下来,或许自己会有些答案。
就我个人而言。
我的职场生涯是十年零三个月。
第一份工作是十年,第二份是两个月,第三份是一个月。
17年的时候,我终结了第一份工作,十年的职场生涯。
我讨厌斗来斗去办公室政治,及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这让我特别内耗,除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和舍不得的情感因素,再无继续的理由。
离职后,我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情绪感受。
后来再去第二份第三份,都草草收场。
第二份企业是民营单位,管理模式和外企很大的差异,第三份合资单位,工作语言是英语,劳动强度非常大,经常要加班加点的才能完成,我明白自己的感受:这都不是我想要的。
我下了决心不可以把时间浪费再进退职场上或者找工作的时间上,我坚持了自己的转型路程。
第一我确实很希望陪伴孩子,第二,我发自内心的喜欢咨询的工作,并在此领域继续深耕。
当然这段过程兜兜转转,对我个人也有很大的挑战。
经历了痛苦,庆幸的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磨砺,我更加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未来和更加感恩的生活。
痛苦,是你我内在驱动力的源泉,也往往是我们人生激情的来源。
有些人说,没有平滑的职场转型,而是切断的转型,肯定你特别有钱。
根本不是这样的,当自己内心的选择清晰明了,我只是走在自己喜欢的路上,经济问题我放在第四小结。

二、内心早有规划,方可笑对沟沟坎坎
有段话我特别喜欢,分享一下:
不是没有信息,而是你不知道需要什么信息;
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不知道怎样辨别机会;
不是没有朋友帮你,而是朋友不知道怎样帮你;
不是你能力不够,而是不明确的目标使能力退化了;
不是没有成功,而是你不知道怎样就是成功;
不是没有自信,而是你不知哪些事情可以给你带来自信……
很多时候你的迷茫是因为你常常没有清晰的思想认知,即生活一直是混沌模糊的。
其实,我在15年生下老二之后,职场的迷茫也是让我非常无助,我不知道该去怎么解决掉,但是因为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带娃,也有稳定的薪水,所以一晃一两年过去了。
我是HR,危机感还是很强的,我看到周围有的朋友找不到工作,有的失业,我那个时候还写了很多职场文,普遍的指出了30多岁以后的尴尬困境。
于是,我通过朋友找到青岛最棒的职业规划师去咨询。
我也在网络上,找到了这个领域的大咖,付费咨询来验证我的未来,关于未来,我不想一点马马虎虎。
于是,那个时候我便渐渐清晰起来,我以后的职业路径该如何走。
后来我去专业学习了这一领域的知识,认识了非常多圈内的朋友,建立了新的人脉。
虽然并不是特别稳准狠的转型,至少我前期有了积累和认知,所以,我更加坚定不移。
三、建立你的核心竞争力
大多数迷茫困惑,是因为没有一个核心的竞争力,什么都会点,但是什么都不精通,这样的人可替代性是很强的。
比如前段时间,《我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的爆文,如果这件事发生你的身上,请你试着感受一下。
我们直到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岗位会被机器取代,越来越多的人会面临失业,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同时,分工越来越细化,每个小小的领域都有专家大神的存在。他们那种能力的练就,并非生来具备,也是经历了学习、可以练习、复盘、输出加以强化巩固,进而打磨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
如果总是悲观的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己会的别人都会,自己有的别人都有,未免太过悲观。
就我自己而言,我很希望去做一名讲师,那种在讲台上自由演讲传授知识的感觉特别棒。
但,我直到自己并不擅长表达和演讲,走讲师的路会让我种种受挫。
于是,我便通过写作和咨询来相互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精进咨询的能力。
至于讲师,我想在一个领域打磨出深度,其他的自然而然都不太成问题,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四、你有经济支撑吗?
我发现很多人不是没有想法和目标,也不是缺少点子和创新,而是因钱受累。
怕丢了工作,没了收入。
怕转型失败,经济问题成了后半生的头等大事。
怕跳槽,越跳收入越低。
怕失业,失业就没有钱花。
确实,我们在没有取得成功之前总为钱而受困,一个月几百块都是精打细算的,更不要提没有收入带来的恐惧感。
我在转型期,基本是没有收入的,我偶尔会担忧,但会马上抓住自己的这种情绪,自我安抚,这不可怕,不是吗?
很多人说,你肯定是有了积累,所以才敢这么裸辞后转型的。
没错,我给自己准备了近三年的积蓄储备。
依旧偶尔下个馆子,偶尔带娃们看个电影,还会偶尔买个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原来就是这样的生活,我不想因为转型就苦哈哈的,从此一副穷酸样。
但是,你知道吗,我也错了很多机会成本,比如说我很多朋友买了二套房,开了小店铺,而我,认定了这点钱作为我三年的职业转型生活费。
这都是自我的选择。
没有好坏,要看内心的评估标准是怎样的。
乐观来讲,钱是流动的,只要你相信,它早晚会流向你。
抱有乐观心疼,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思想负担,如此便好。
好吧,可以说以上四点是鸡汤是我个人的不具备代表性的经历,真实的情况是:
一个人是否真的能够改变,最终取决于TA是否具有重塑自我的意愿和能力,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TA是否真的经历过痛苦。
转型,是自我重塑的过程!

如风,原企业HR经理,职业生涯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期待和您共同成长,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