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引发的争议

隆隆的雷声顿时响起,放眼望去,在前面的山顶上,乌云笼罩着整个山头,似乎要与山烽相拥来一个亲密的接触!

女儿呀,看来天公不作美,今天的活只能等天晴了再做吧,马上就要下大雨了,咱们回家去先避雨,母亲说着便收拾好了干农活用的工具,我便随着她急匆匆的往家的方向走去。

记得那时候我们家是住在一个四合院里,院子里的邻居们在忙完了农活,待到茶余饭后,总爱聚在我家门口唠嗑,说到尽兴之处,就会逗得大家哈哈哈大笑,就这样一天的劳累就在说笑中得到了缓解,在聊天之余,女人们还不让自己的手闲着,大伙儿有的织毛衣,有的缝补旧衣服,有的在纳鞋底⋯⋯!

我和母亲刚回到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我暗自庆幸我和母亲跑得快才没被雨淋。这时,邻居们见到我妈回来了,就又相约在一起聊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随便开着玩笑,其中有一位大婶说起了她与老公谈婚论嫁的事,我妈听后就随口答上一句:“件半衣裳,腰半裤,双半鞋子做媳妇”。这就是七十年代前谈婚论嫁的真实写照……!

话音刚落,有一个人不乐意了,问我妈你说誰呢?难道你不知道我儿子快要结婚了吗,你说这话要是让我未过门的儿媳妇听到,还以为我们家穷得揭不开锅了呢?现在想要找个称心如意的媳妇儿本来就不容易,你这话说的让人听了觉得心里不舒服。

“哎呀,咋啦?难道我说错了吗?你当初跟你男人谈婚论嫁难道不像我说的这样吗?那会也沒几家的日子过得舒坦,温饱问题都没个着落,都靠吃糠咽菜的过日子,有些人家一件衣服穿烂了都舍不得扔,这正应验了那句话:“左三年右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沒有尝过这样穷的叮当响滋味,现在的生活比起我们那时候可是好多了,最起码不用担心吃不饱饭,穿着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大补丁,小补丁的。大家有事各忙各的,没事闲下来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舒缓疲劳的感觉,心情自然也就会好起来!

母亲说完,邻居们听了也搭讪到是啊一,丽儿她娘说的没错!

“嗯,听你这么说觉得话也在理,只是现在的人没有吃过我们那时候的苦,他们又怎会明白我们当时的感受?

“嗨呀,那有啥怕的,人嘛只要生活在一起,遇事冷静,平心静气地多沟通,懂得持家过日子不就得了,这过日子谁还没遇上个难处?虽说各人生活的境遇都不一样,但路走得多了,不用说孩子们心里自然会知道父母一路走来生活的不易。

大伙儿边干着手边的活边为了母亲的那句话各抒已见。

那位大婶听了大伙的话,觉得说得也很在理也就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接着她说:“婚姻这事得靠缘分,️有句话叫:“不是那家人,不进那道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的婚事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如若她听到这话不能理解,只能说明这媳妇儿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这婚事不成也罢!

看你说的,孩子们的婚事不是你说了算的,只要他俩情投意合在一起,我们做父母的也只能承全,咱们也不能做那种棒打鸳鸯之人对不?

嗯,算了,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各人不知道各人的肚子痛,我看天也渐渐放睛了,地里的活还等着我们去做呢,咱们抓紧时间把庄稼都给种上,待农闲时咱们在一起玩的时间便会多些,这清官难断家务事,自家之事只能自己看着办吧。

母亲刚说完,大家就各自散去了,都又忙着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