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陷在这个牢笼里多久了?

在等待地铁


为什么你可以忍受坐公交,挤地铁的痛苦,却不肯努力做出改变?

一边抱怨,一边忍受

下一站即将到达燕塘,请往列车前进方向的左边下车,随着列车慢慢进站而响起的播音。

除了列车的轰轰声,还有车上肩并肩的人群,甚至有人需要抱着列车的玻璃穿窗才能站稳,车外同样不容乐观,穿着黄色衣服的交警,忙着喊着喇叭指导这群“疯狂”往前挤的人群。不知谁说了一声打破了这看似的宁静。

怎么还是这么多人,刚说完,紧接着就有人补充到。哎,这个点一直这么多人!

门慢慢打开了,车上的人不禁松懈一口气,缓解了一下拥挤的情绪,随即吸口气再次紧张了起来,车上人刚下来,车外的人忍受不住便开始快步往里面挤,里里外外全是人,一位本来下车的女士刚走到门口硬是被上车的人挤了回来。刚想抱怨,想想还是咽了回去,只能等待下一站下。

眼看列车门就要关闭了,排在后面的人更加卖力的往前挤,而抱怨声也越来越大。

别挤了好不好

前面的快一点好嘛

……

……

但这仅仅是一会,再往后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大伙开始各自忙乎自己的事,刷朋友圈,玩游戏,似乎一切都是正常的,就像刚才的事没有发生一样。

因为生活太忙了,我们没有时间长期抱怨下去,没有时间在乎这一点小事,因为我们还要生活,到了办公室面对同事,领导还要笑脸相迎,还要忙着开始一天的工作。

等到工作结束,下班,还要继续涌进这股潮流中,继续抱怨,继续奔涌。

回到家,结束今天的生活,然后明天继续重复,周而复始。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思维固化的牢笼

黑暗的牢笼

表面是愿意忍受这一切发展,深层一点就是思维的固化,我们已经习惯于忍受这一切,躺着这个舒适的区域,不愿去改变。

这也是人类的一个惯性,我们总是钟情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待在舒适区,不愿意去改变,打破常规。离开舒适区感到的不舒服,不安全感,导致我们更加依赖于这块熟悉的土地。

就像我们习惯于待在体制内,不愿离开,从而享受着这份赖以生存的工资,不愿意去到陌生的城市,经历一份风险。而这也会导致恶性循环,越不想离开,就越喜欢这份看似稳定的安稳!同样的被这个牢笼锁的稳稳的。

从而越陷越深,于是就有人待在体制内10年,30年,慢慢的人生也就被定格了,缺少了更多的可能。

我们只知道探索意味着风险,但不知道同样也意味着机会。

人都是会疲倦的,特别是每天面对同样的事物,同样的环境,慢慢的

你就会开始羡慕别人说走就走的旅行,渴望诗和远方。

纠结中,最后你选择了去旅行!追寻自己渴望的诗和远方。

然后急匆匆的出去,拍几张照片,发发朋友圈,坐着等着朋友们点赞,然后看着满满的赞,你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回来后又接着继续自己牢笼式的生活。

其实你要改的不只是习惯,而是思维。

随着生活的改善,家里堆积东西越来越多,每次大扫除,我都想把家里堆积在一起,早已穿不了的衣服扔掉。

该扔还是仍掉吧,放在家里也不是办法。我总是苦心婆心的跟老爸说道。

结果却被老爸怂了回来,扔掉干啥了?还能穿的,放在那吧,以后还能用得到的。

殊不知老爸所说的用得到,过了2年还是用不到。最后基本都是当抹布用了。

包括现在每次带老爸出去吃饭也是一样,每次都是光盘,还自以为是说道:现在的年轻人浪费食物太严重了,都不知道珍惜,想当初文革时饭都吃不上,只能天天喝粥。

打破思维,尝试新鲜

打破固有的

95%的人都是习惯控制着行为,只有5%的人由自己的意识控制行为。

要想成为这5%,就必须跳出这个牢笼,接触新的事物。

而打破这个牢笼最先需要的就是打破自己以往的观念,把自己打碎归零,然后接受新的事物,进行重组,合成。

这容易吗?肯定很难,这需要你放弃以往多年认知的结果,放弃此刻的价值观,准备接受新的价值观。这就像是要你在公众场合脱光衣服一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待在体制内,一边羡慕着体制外的优越性,一边继续当下的苟且。

但是牛人就是能做到,你看,牛人之所以为牛人,就是因为他能够不断的归零,重组,不断的进行升级迭代。就像计算机不断升级,进化。

当你放下自己,接受新的事物后,接下就需要进行融合,重拾自己以前的认知,结合当下新的认知,两者搅合,重组生成新的价值观,认知。

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因为与自己的坏习惯、思维斗争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没有之一。

但是同样的这个过程也是愉快的,就像毛主席说的,与天斗其乐融融,与地斗其乐融融,与人斗其乐融融。

当你真正冲进思维的漩涡,你会体验到一种涅槃重生的快感,并且能发掘出表面现象下的深层规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Yitoushizi阅读 163评论 0 0
  • 一、在文章中多用成语,成语用好了给文章增色不少,若用不好则画蛇添足,贻笑大方。 成语分以下几类: 1 易错成语 2...
    琴曲悠扬阅读 604评论 0 3
  • 1. 通过CDN Google Baidu 新浪 Microsoft 2. 下载到本地 有两个版本的 jQuery...
    2017_7_2阅读 2,763评论 0 0
  • 每一周,不是在工作的路上,就是在研究把工作做得高效的路上,好像所有的事情都与工作有关。 关于高效,为什么要高效?不...
    alaio阅读 166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