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十里,不如成长路上有你。今天根据我们工作室的实际做法谈谈工作室建设。
一、是工作室需要提交的文字材料
1.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包含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专家顾问、工作室成员、规章制度(主持人职责、成员职责)、工作规划(成长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突破效应、文化效应等,具体落实在培养教师方面、课题研究方面等)、保障机制及硬件设施配备(经费保障、条件保障、硬件设施保障、)等。
2.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包含指导思想、现实情况分析(你的成长基础、现实中的困惑与不足等)、发展目标(努力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创新型、区域引领型教师等)、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法(学思践悟、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具体计划(列出时间段、标出123)、目标实现所需的措施、保障和支持条件等。
3.个人科研计划
这块因人而异,我们工作室比较注重课题研究。2019年9月,我们的课题《初中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研究》经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科研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核准、发文立项,被确定为2019年度中学数学重点课题。去年工作室成员刘菲主持的市级课题、李渊文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均已顺利结题。不仅工作室成员积极主持、参与课题研究,在工作室大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工作室的培育对象都在自己学校也开展了子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4.个人学术发表计划
去年宋歆老师撰写的《初中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研究》发表在《教学与研究》刊物上,李靖老师撰写的《优化数学教育,渗透数学文化》发表在《中小学教育》刊物上,谢心庆老师撰写的《建模思想下的数学文化渗透策略》发表在《河南教育》刊物上。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小伙伴们专业写作笔耕不辍,好的文章屡见报端。以论文写作促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完成论文逐渐形成我们工作室专业成长新形态。
二、是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
1.工作室的准备和启动
这一块分两步走,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就是建立工作室、购买办公用品、图书等。我这里主要谈谈软件方面,首先组建团队、招募工作室成员并进行分工。其次,根据分工制定规划、计划、职责(支持人职责、核心成员职责、成员职责)、制度(会议制度、出勤制度、学习交流制度、科研制度、交流制度、经费管理制度、表彰激励制度)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可以不穿靴、不戴帽,务实一点,直指一二三,当然如果能更文学一点、艺术一点更好。
2.工作室管理体系材料
这一块重在平时的积累,把握一个原则,雁过留声、干过留痕。没做一个活动,即有图文资料,及时梳理,及时总结,及时归档。以学期为单位,分门别类,装订成册,积少成多,形成习惯。
3.工作室各项活动的开展
我们工作室主要借助课题研究、网络研修、送教下乡、读书分享、青蓝工程、宣传报道等活动完善资源建设。在此我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一下:自我成长参与为先,课题研究真知灼见,网络研修打破界限,送课下乡助推教研,读书分享传承经典,青蓝工程效果明显,宣传报道引领示范,资源建设逐步完善。
4.工作室的专业指导
无活动不工作,无活动不成长,无活动不落实。活动活动,活着就要动起来,动了也就在活着。我们工作室只有通过多开展活动、真开展活动、开展好活动,才能真正的让工作室活起来,让工作室成员动起来,形成种子教师力量带动身边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自身工作中去,从而形成合力,共创未来,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5.课题研究指导
前面针对科研计划和个人学术发表计划我已谈过课题研究,以论文写作促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完成论文逐渐形成我们工作室专业成长新形态。除此之外,我们工作室还建有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来进行专业的课题研究指导,从立项书的撰写、到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全程跟踪服务,提升了大家的科研热情、促进了大家的专业成长。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感觉课题研究很高深、很复杂,随着近几年课题研究的大力推进和普及性,完成小目标的课题研究还是很容易的,把这些小课题当做子课题,逐步形成大课题也未尝不是化零为整的课题研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