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知音”确是可遇不可求的,那是物质世界的陪伴,精神世界的交鸣,相伴必然是意识层面的愉悦。但知音不仅指“我”之外的人,更应有“我”的参与。
如果一个人不自知、不自爱,那么ta的行事为人必然是毫无原则、杂乱不堪的。一个连自己生活都不“纯净”的人又如何能引得“梧桐凤”?
知音相存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合欢,是隔绝物质的。所以一个人的心性品德如何决定着ta发出的意识能否在茫茫人海中引得共振共鸣。虽然我们也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只是利益和诉求的短暂结合,而不是无功利的欢快。
人内心是一个世界,虽然对内求解也必然能觅得本质的愉快,但人又是物质的,是存在于外在世界的一粒微尘,又是世俗的。所以我们内心必然还渴望得到外在ta人对自身的认可认同并曾精神层面交项欢歌,如此人生才是厚实并宁静的。
知音难觅觅知音,人心难见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