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以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切入,讨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结合古法造纸步骤讲解再生纸制作原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环保技术相融合。在再生纸制作环节,虽然提前准备了纸浆以节省课堂时间,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注意事项、自主讨论操作步骤,有效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对比再生纸与原生纸的性能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再生纸推广使用的深层意义,促使学生跳出单纯的技术层面,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高度思考问题,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机结合。
在时间把控上,学生对再生纸和原生纸制作过程对比讨论环节耗时较长,压缩了最后的拓展调查环节,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理解如何将课堂知识延伸到家庭实践中。在实验操作环节,虽然提前准备纸浆保障了教学进度,但也减少了学生参与原料处理的体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践的完整性。此外,课堂中对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和疑问关注不够,互动形式较为单一,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后面思考,也许可以尝试采用分组分工的方式,部分小组提前准备纸浆,其他小组参与原料处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制作流程。同时,丰富课堂互动形式,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创意想法,对学生的疑问及时给予针对性解答,营造更活跃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