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吃鲍鱼”

饮食之道,变幻向来迅捷,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其不同的偏好、取舍。

比如食肉,除草原地区外,如今人们吃羊肉的情况并不繁复,多是街边或餐馆里偶尔为之。然而在宋时,人们却以羊肉为贵,猪肉反而次之。

有统计宋仁宗一朝,宫里一年会耗费掉羊肉四十三万余斤,作为对比,猪肉的用量只有“区区”四千余斤。

这才有了咱们苏大学士著名的东坡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还比如,如今的器脏之类,价格往往要比正儿八经的肥瘦肉要昂贵不少。价格贵贱的背后,体现的是人心的取舍。如今的人们认为器脏更美味,显然从前并不都是这样。

据说重庆火锅的起源,可能便是码头上暂处窘迫的挑夫、船工,因负担不起正规肉食,又需要补充体力应付繁重工作,于是便退而求其次,收拢些别人不要的脏器,混合各类香辛,一涮了之。

再比如,本文的标题,“穷吃鲍鱼”。如今的鲍鱼是价格昂贵的海鲜,然而在古时的沿海人家,鲍鱼以其腥臭,也只是穷人家才吃的东西。

以上是因时代的不同,人们对食物产生有不同的偏好。其实不仅仅是时代,地域的差别,也能影响到人的口味。

唐玄宗时,内臣高力士将军,他在被流放时曾作过一首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高将军的诗,形容的是荠菜的处境。在洛阳与长安两京,荠菜广受人们追捧,论斤称量地卖。可到了偏远的五溪,却漫山遍野地疯长,人们对其不采又不摘。

末后高将军感叹道,“京都与远方,地域虽然不同,可荠菜的气味,是始终没有改变的。”

是啊,食物的气味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人心的取舍吧。

如今的我以为,这世间最珍馐的美味,莫过于人饥肠辘辘时一顿简单温热的小饭菜。如若说还能有什么更美好的地方,兴许是饮食人的内心能够安隐,不奢不慕,无复驰求。

学人化浊

2020-02-0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鲍鱼(Abalone),古称鳆,又名『镜面鱼,九孔螺,明目鱼,将军帽』。名为鱼,实则不是鱼。它是属于腹足纲,鲍科的...
    e19c0228dcb3阅读 2,839评论 0 0
  • 忍不住对自己吐槽,画的真丑
    安槿_f1f2阅读 192评论 2 1
  • 打卡日期:2019年6月4日 # 坚持实践 不找理由# 孩子第二个30天目标: 1. 幼儿园最后阶段巩固生活习惯,...
    Cathy的生活慢镜头阅读 299评论 0 1
  • 先生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常常会把本来很愉快的气氛搞僵。 那天听说他有笔收入进项,我跟儿子商量逗逗他。听到开门的声...
    掠过浮云阅读 287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