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知道了,是这样(二)

真正知道了,日日更是多么强悍的一种能力,做不到日日更,开了头得结尾的责任要有,不完成,跟欠了债一样。

我带着如何消解“讨厌”,做到不生气这一疑问听一个老师讲张爱玲,看起来像是不对头,但人在思维认知上是没有分界的,修好一个水龙头和治服一个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师讲到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里曹七巧故意在其女儿的意中人面前揭女儿的短那段,曹七巧说了女儿抽大烟,被正要下楼的女儿听到了,女儿觉得她和那位男士肯定没希望了,伤心欲绝地转身回了房间。作者又制造了一个悲剧。(没读过那本小说)

很希望作者赋予曹七巧的女儿另一种性格力量,听到母亲那样说,依然淡定地走到母亲和自己的意中人面前,挽回自己的形象。给予人物生的希望,而不是死的绝望。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物不是有病态心理的人,就是一些不会判断人的人,总之,就是不恰当人遇到不恰当的人,在一起发生连接,产生悲剧。

有位听众说,她周围的一些朋友,因为害怕绝望,不喜欢看张爱玲的小说,问那位老师,怎么破这种现象?还有位听众说,对爱情,她先看了琼瑶的小说,后看的张爱玲,幸好没有先看张爱玲,才保存了对爱情的期待,是不是要告诉年轻人不要太早看张爱玲的小说。

我很想跟那位老师说出我的疑问,我觉得张爱玲是个情商不高、性格有问题的人,在生活中不会看人识人,这些反映在了她的作品中。

那位老师言语中非常肯定和认可张爱玲的文学才华,我就怯怯地不去冒犯他了,他说,人要长大,你曾经不喜欢张爱玲,可你长大后就喜欢她了,就象曾经喜欢过郭敬明,如果现在还喜欢郭敬明说明你还没长大。

我的思维慢慢地开了,象曹七巧的女儿听到母亲的话转身,生活如此做的人大量存在,相反,勇敢地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女性也大量存在,当然,文学人物的行为方式与作家生活的时代有密切关系。

张爱玲把她喜欢反映的人性密集和强烈地表现在了她的作品中,突出了一个面,我们不能否认这个面的存在,只是被作品代入,把一个面当成了生活的全部。这样思考后,突然能接纳张爱玲的作品了。你只是从她那里知道人与人之间,人的生活里还有这种状况,就可以了,描述这种状况,没有人比她更苛刻的了。如果你想知道相反的情形,无法从她这里知道,换个作者就可以了

当人与人之间吵架,当你不喜欢一种事物时,你想解决这种状况,理解、体谅、包容这些都很难做到,那你心里有个空间把对方抛给你的情绪接住就好,知道对方“你还有这个状况啊”,不要做什么反应,不用费心思评判、否定、反击,这样自己就不会被代进对方的情绪里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创新、营销、创造都是中小企业里的热词,很多企业将创新作为自己公司的理念和口号,大家都很重视创新,但是如何创新,如何...
    瑶瑶_6ab0阅读 3,214评论 0 0
  • 前几天翻出这个本子 买了好几年了 翻开看到这一页 吓得我哟 不敢写个目标实现一下 真是没出息呢 -7摄氏度~6摄氏...
    咸酥阅读 923评论 0 0
  • 现在是北京时间22点37分,我开始了今天的码字。 经历了一个月的休整,得开始准备养家糊口了,干什么?为什么要干?怎...
    心理咨询师世林阅读 3,00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