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N师听了一天的课,临睡前问自己:我如此执着地去找寻教育的真谛,最终为了什么?
作为老师,2020年在云端遇见“互+”找寻到了心中的教育;作为妈妈,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我困惑于儿子的教育,不知道该怎样和儿子聊聊无法预知的未来。
在N师,聆听到了一个个生命发光者的心路历程,他们的故事就是教育孩子最佳的范本,于是我的亲子故事就这样开启了……
场景一:

妈妈:“儿子,你觉得一个人从事过这么多的职业好吗?”
儿子:“我觉得有好有坏。好的一面,张伯伯兴趣很广泛,很博学、能力很强;不好的一面,他做人太难了,可能得过抑郁症,后来好了。
天哪!我家儿子可是随口溜出这句话,童言无忌,希望张教练不要生气。但我突然意识到,当大人只关注一个成功人士头上的光环时,孩子们却能读懂其背后的艰辛。
场景二:

妈:儿子,你知道张伯伯当年已经是一位资深记者、作家已经很优秀了,为何他又放弃了?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你怎样看待张伯伯回归教育这件事?
儿子:他想引领下一代成为国家栋梁,就跟傅老师一样,让每个童子有“云的思想”。

教育就是一个潜移默化对过程,他能理解傅老师这份良苦用心,但他却吃不起读书的苦,经常喊:“我太累了,我太难了!”要想在未来收获人生,年少时哪能贪图享乐?
场景三:

从2008年到2020年两次叠加的灾难,张良老师如是说: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要变了,世界未来的整个结构和运行的规则在发生大的震荡,这将是常态。对我们下一代的“三观”培养,是值得思考的新的前提。我们是按世界延续现在的模式进行课程没计,而是按照世界未来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来设计我们的教学?在设计我们的课程,设计我们的教育时必须思考,我们现在教给孩子的东西到底要帮助他去如何应对未来?因为他在提醒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回归有灵魂的教育。

妈:“你听了张良伯伯对这段经历,你觉得他是怎样对一个人?
儿子:“我觉得张良伯伯很像“奥利给大叔”——面对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勇敢面对不要怕——奥利给。
最近,儿子在家里经常会冒出一句“奥利给”,我还以为他在说英文单词,上网一查原来“奥利给大叔”长得是这样一副模样,难道他对一句话就能让人在面对困难时充满“正能量”?

儿子还和我说,与“奥利给大叔”齐名还有“老八”,他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还会“吃粑粑 ”。面对现在的孩子手机成瘾,我觉得真是一件头痛对事情,当一个孩子没有建立正确的三观,在“互联网”上接受的很有可能是糟粕。一场疫情,能够让我们看到成人在面对各种信息都缺失判断力,何况是这些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像这样吃屎的视频都会引起这些小学生的关注,可见“人”这个群体,已经从高等动物沦为低等动物,靠“吃屎”来吸引眼球,那这群粉丝又是怎样一个群体?

张良老师提到对孩子的“三观教育”、“抗挫力”的培养,这些都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命运。这些教育,如果在学校无法实施的话,家庭教育就得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重任。家长永远都是孩子最好对老师,但往往很多人困惑于:自家孩子的头最难剃。教育,总的是人类最艰辛的工程。
场景四:
为了找到好教育,他在采访了上百个创新学校,找到了各自的优点后,为了弥补我们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缺失,他以一己之力创办源泉高中。在仅有6个学生的情况下,将语、数、英、物、化、政、史、地教科书全部撕裂,并以项目化主题进行重整达到学科的融合。他带着孩子到各地游学,将高中课本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妈妈:儿子,你觉得张良伯伯的教学有意思吗?
儿子:有意思,经过他这样培养对学生,他们的眼界和别人不一样。他们知道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的结合。如果他们能发现一个地域的优势,就可以发展农业或创业。
妈妈:对呀,这些孩子在读高中就已经掌握连对课本知识对活学活用,对比那些只能关在教室里刷题的孩子,他培养的学生既能把课本知识学扎实,而且会应用到生活。同样参加高考,即便是考出相同对分数,但是体现出的却是不一样对内涵。你愿意接受这样对教育吗?
儿子:我不愿意。
妈妈:你是否看到他们没有美丽的校园、宽敞的教室,还要自己做饭,感觉物质条件非常艰苦,所以明知道这是好教育,但却坚定地拒绝?
儿子:我不知道。
妈妈:你不是很喜欢游学吗?你每次只有参加傅老师的游学课程时,才会拼命看书、背古文?
儿子:.......
妈妈:或许你还小,而且也没有吃过任何苦 .你以为读书都是很轻松的,而且妈妈也没让你上过任何补习班。一放寒、暑假回到老家就是享受,尤其是这个疫情期,我发现原来你的学习也只是在我对视线之下进行。妈妈在体制内教书,一直呵护着你,但最后发现你连一点点苦都吃不起。背书,在小学阶段记忆力最好对时期你没有积累;阅读,在小学阶段没有培养成好的习惯。每学期你所呈现的成绩单只能说明你在一个学期对那几本教材作了对一个汇报,当一个人真正的学习能力培养好,你会发现成绩都是水到渠成。妈妈要的不是你在期末呈现的分数,我看重的是你平时的积累。每一天所经历的生活都是学习,就像张良伯伯写的生活即教育。
场景五:
源泉高中教学模式成功了,张良老师开始探索体制内初中课程的整合,并希望能将源泉高中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可复制的教学法,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帮助更多的体制内学校,作到深度学习。并在沪江互加计划吴虹校长的引荐下,与凉水井学校建立助学计划。

妈妈:儿子,你觉得有钱就能买到好的教育吗?你觉得在实施教学的过程,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
儿子:如果教育都靠钱来买,那么成才的都是有钱人了?我觉得实施教学还是软件重要,你看郭老师都不看教案,一粉笔在白板上画一整天,从天说到地。

妈妈:你说的很对,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5G时代全息影像技术一旦投入到教学,就会发生发生很神奇的事,硬件软件无缝衔接。远在千里的张伯伯,都有可能会出现在你们的教室里,他可以和你们互动,只是你触摸到的只是他在空气中的影子。国外都已经把机器人请到教室和老师一起上课,所以张良伯伯研发的“爱卡的米”就是起到“机器人助教”的作用,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学情分析,说不一定在课堂上对知识点掌握好了,基础打扎实了,回家作业就是看各类的数学绘本喽!
未来的黑科技令人难以置信的全息影像技术,叹为观止 全息影像技术
儿子:这么神奇,其实用平板上课同学们都很喜欢,大家一起讨论就不用听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了。






































你能看懂吗?
我家儿子看懂了,他送给凉水井的哥哥姐姐一句话:老师再也不担心我的学习了,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成绩了。
妈妈也看懂了,凉水井不会诞生马百娟!!!

腾讯视频-中国领先的在线视频媒体平台,海量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凉水井教育

一所白云学校启动,到互加几千所村小的互加计划;

一所凉水井中学启动,引领乡村教育课堂变革到搭建未来学校学习新生态;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节选自——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1977)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