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讲人情的社会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心累瞬间,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人情社会也有温暖的一面,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著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所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李小艾,作家、编剧,闲坐清风临水照花的文字舞者。曾出版《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我怕来不及说我爱你》《林九九变形记》。新作《免俗》的出版再一次让我们在中国式人情社会中看到一幕幕最真实的生活展现。
据说《免俗》原名为《中国式人情》,为何会更改不得而知,但不得不说“免俗”一词似乎比“中国式人情”更加贴近现代气息,“中国式人情”总会让人感觉带着一种60年代的沧桑感。
故事里透着新时代中来自生活、事业以及各种人情关系中的小嘈杂,85后的小夫妻陆琛和叶赛君在面对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子的矛盾、危机时所涉及到的人情世故时所作出的选择,让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下不禁思考起中国式的人情。

陆琛和叶赛君是一对幸福的小夫妻,日子原本过得琐碎又和睦。缠绵病榻的陆妈为了不再拖累家人选择悄悄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却让只身跳河救自己的苏修医生丧命。而本该由苏修医生主刀救治的“漂二代”时广徽的爸爸最终死在了手术台上。这一系列的巨变让原来琐碎的小家庭背上了沉重的恩情债,连锁反应下的生活逐渐脱离了原来的轨道,家庭矛盾、情感危机让他们的生活濒临崩溃。
父母生病、孩子上学、职场关系,各种人情世故让这对小夫妻应接不暇,每天被人情所累。但在经历一系列故事之后,他们最终也被人情所温暖。
如一张巨网般的中国式人情网住了年长一辈,也困住的年轻一辈,中国式养老、教育焦虑、职场挣扎,每一处都裹挟着人情礼,为了面子,不失“礼到人不到”的人情礼,小夫妻俩在面对生活中的一系列巨变该如何抉择,又该如何在人情面前平衡各种危机呢?

讲人情,好面子是一辈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故事中的一些人恰恰代表了这样的一类人,例如陆琛。生活在中国式人情的社会,人人想要免俗,却人人都不可能会免俗,这不仅社会相关,也与根深蒂固的思想相关。
细想之下,生活中的人情往来根本不可能被割舍。它或许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衍化得更加时髦,却不可能会彻底消失,所以在人情面前,好面子永远都会是中国式人情中的一大软肋。
那些琐碎的、焦虑的、烦扰的、无奈的、落俗的「中国式人情」
也是温暖的、治愈的、闪亮的、热烈的、不能免俗的人间烟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