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格物班第54期第31天

致良知线上54期格物3班一大组5小组学习第31天

时间:2024年9月4日

姓名:付延玲

地区:天津市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利他助人,明心见性,致良知的印证者,用自己所学所行去付出爱,传递爱,帮助更多人致良知,领悟圣贤文化,修习五福人生,获得身心健康,五福人生。赋能、陪伴身边更多人获得身心健康,五福人生!(身心福报,父母福报,夫妻福报,亲子福报,事业福报)

(志愿简单填写,不出现guo家,民+族等等敏  感字)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今日功课

1、读原文✔:2分

2、准时交功课✔:2分

3、日行一善✔: 2分

4、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5、读书践行心得✔:2分

美好的新的一周开启,格物班第五周第三天学习《大学古本序》感恩阳明先生的圣贤智慧引领,感恩博仁老师导读指引。

原文:“是故,至善也者,心之本体也。动而后有不善,而本体之知,未尝不知也。意者,其动也。物者,其事也。致其本体之知,而动无不善。然非即其事而格之,则亦无以致其知。”

本文说的的至善,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个善,它指的是无善无恶的心之本体,这个意一动,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以后就有了善或者不善,而心之本体的那个知,它全部都是天理和良知,当我们的良知启动,又可以照见意动后所产生的所有的好坏善恶对错。所以如果只是在事上格物,那是不能够致其良知的,真正的格物是在起心动念处格物,念念自省利他,诚意正心。

自我觉察感悟:昨天在家庭教育陪伴师课程中,学习到“负面情绪如何转化”。老师给到一个工具“负向念头改释正向念头”。结合到学习《大学古本序》这节,也就是这个“意”。我们从睁开眼睛到晚上睡下这一天头脑里会出现多少念头?可能一百个,也可能一千个,也可能一万个…是否有刻意觉察这个念头是不是“无善无恶心之体”,念念自省利他,诚意正心呢?!

如果不是,我们要时刻觉知了,因为每一个念头都是对应我们接下来的所有呈现。所以当看到自己所思所言所行不是良知启用时,庆幸自己观照到了,下一步去转化念头去向良知发用。

举例:“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改释正向:人生的价值其实不仅是通过自我内心去衡量的,也会通过周围人来去判定。当去做一件事情能做好,你就是有价值你,你的存在就有价值,你能带给家人很好的情绪价值,也能给帮助到身边的人,去利他,这也是价值的体现!

感恩一切美好的发生与遇见,都是助理支持未来更好的自己的呈现!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