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录(5月10日  晴)

《竹林中》读书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竹林中》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的悬疑小说。故事是以在公堂上审讯相关证人和犯人为主要背景来展开,通过七个人物的叙述来建构凶杀案的真相。这七个人对同一“事件”的讲述却莫衷一是,既互相印证又彼此矛盾。在叙事的迷雾中,唯一能确定的是武士金泽之武弘死了,他的妻子真砂被强盗多襄丸强奸了。而案子的关键问题——金泽之武弘是怎么死的却被悬搁。案件最重要的两个当事人以各自最不容置疑的“自白”彻底颠覆了前面五人对案情真相的建构。《竹林中》被日本导演黑泽明改编为电影《罗生门》(此罗生门非彼罗生门)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各个当事人倾向美化自己的证词,或者说是无意识地美化自己,在潜意识中抹去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利己主义,这是人性。还有,一件事件的真相真的存在么?(信息的缺失)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个内心存在矛盾的人,目击了谎言和歪曲事实真相,不知道对人性应该怎么看。时刻怀疑其他人,还是时刻提防其他人?人在关系到自己利益的问题上通常都要撒谎,人在做坏事时总是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这就是说,无论人们的行动如何,他们总还是有道德感的,因此也就有改邪归正的可能。即使在乱世人仍然能够战胜自己内心卑鄙的欲望,堕落的人确实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然而另一方面,并不是环境使人堕落,而是人们的软弱性使他们有可能借口不得已而干坏事。 无论干多少好事也消灭不了罪恶,但只要做一件好事就可以推翻人必然做坏事这个论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著结尾,芥川的笔下,是令人不安的、战栗的虚无——历史真相的不可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借史铁生的话:“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发现时已被重组。”——对一切的怀疑,最终走向彻底的虚无主义,这也是芥川的人生观。影片倒给了一个希望的结局,最后当卖柴人走出画面时,摄影机停下,行脚僧在远方看着离去的樵夫, 阳光代替了阴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食用说明============== ※ 魔性又蛇精病的太芥糖(完结撒花!为防止剧透,标题会...
    RRRRenne阅读 6,598评论 0 3
  • 文人雅士爱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所住的潇湘馆就因院子里种着香妃竹而得名,相比花啊朵啊的...
    足记阅读 4,668评论 1 1
  • 读《罗生门》笔记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日暮时分,罗生...
    天行健君马甲阅读 2,361评论 1 4
  • 连续194 【诗150:6】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感动》赞美耶和华是我们的本分,当做的...
    报佳音阅读 2,540评论 0 0
  • 愛情有多少種?沒有說得清楚吧?!一場電影,一個故事,寫著第三種愛情。 如果第一種是流淚的女人,第二種是...
    淺兮陌凝阅读 1,469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