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下午是核酸日子,刚好下了大雨,因为是一星期中唯一安排时间段,每次队伍都相当壮观。眼看雨越下越大,没有停下的迹象,我打着伞出门了。
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下班的还未赶来,现在以扶老携幼的为多,队伍不是太长但也不短,瓢泼大雨中的一长列雨伞,声势不可谓不大,不过大家已对这一套流程熟悉不过,队伍行进的速度倒是挺快的。
一个六十多的阿姨钻进我伞底下:“我刚从地铁出来,没戴伞,可让我拼些?”
“当然可以。”我把伞挪到她那边一些,雨太大,不大的伞面下,我俩都只能对付半个身子,反正到家也洗澡了,我想。
队伍行进着,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我跟她不熟,也只是寒暄一下天气罢了。
“对了,你住哪?”
“我住一期。”我不想问她住哪里,大家都是萍水相逢,问这些做啥。
“其实一期也是蛮好的,我住二期。"她的语气颇感自豪。
我不作声了,没搭理。
我们这里总共建了三期,按理说大家有缘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客来客去就好。可是,我们一期的业主和二期的业主为了一点点小摩擦,互相贬低对方,一期认为先入为主,地里位置占了优势;二期的认为他们后建的小区,布局更有档次。部分业主跃跃欲动,想要去辩个明白,到底哪个更胜一筹。
我对此不置可否,有这个必要吗?每个小区都是自己当初千挑万挑的结果,我们倾尽全力在这里安家落户,自然是喜欢。俗话说;千金难买自中意。何必为了抬高自家小区的身价,而去贬低对方。有一个词叫“双赢”,不好!
阿姨看我没发声,可能是想打破伞底下的尴尬吧,继续找话:”你那里房价现在多少?“
老天爷,现在人怎么啦?哪怕是彼此素昧平生,也非要灵魂拷问吗?你住的地方房价多少,意味着你的社会层次,暗地里各自拿出来对比。房价!房价!似乎就像问一句”你吃饭了吗?“那样自然。我虽是俗人,但也不至于到处问”你住的房价多少?“我装作没听见,伞下的气氛我实在不喜欢,我无奈沉默不语。
她以为雨大,我没听见,凑近我又重复问我一遍。
“我自家住,不关心这个。”我的口气已是冷了许多。
“对,对,我们也是,随便多少。反正我们买进来总是涨很多。”她掩饰不住的喜悦。
房子啊房子,天天抱怨房价太高,孩子不想生,生活成本太高。可确实是一部分房主乐不可支,资产大幅升值,盼望着一涨再涨,那种优越感是藏也藏不住。我也高兴,但至少我不会逮到人就问房价。我对她已是发自心底里的鄙视。
说话间,已轮到做核酸,队伍分开两列,我想好了,故意拖延着跟她间隔开,我不想跟她一起拼伞回家,再说我们又不住同一个小区,刚才我的大半个身子已被雨淋透了。
我从屋子里出来,看见一个站着的身影,迎着我走来:“再给我搭些路,雨怎么也不停。“
我能说什么呢,一个陌生的搭伞客,脑海中闪现一个词——中国大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