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项目,为何你的室内设计还是做不好 ?

最近常有工作了好几年的学生向我请教为什么工作了这么多年也做了很多项目 但是每次拿到一个新项目的时候 还是感觉很迷茫 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还有的同学问 为什么经历了那么多项目 ,即使业主放手让我去做,还是无法把项目效果做的很满意?

相信这是众多设计师 在职业生涯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当然 这些设计师通常都不是受过严苛训练的,科班出身的设计师(其实科科班无所谓,但一定得掌握一些做设计的专项技能,而不是只知道知识


由于自己曾在室内设计教育行业待过很多年对设计师的发展过程相当较熟悉我来今天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 很多人学设计的刚开始接触的基本上都是工具,而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理论的训练 也就是在拼命的学习各种软件 比如3D maxCAD,草图大师等等

在工具的学习上 往往花费了很长的时间 以为把效果图做漂亮了 把施工图做漂亮了 就是一个好设计 而且这种想法一般会保持好几年但是很可惜 ,这些工具的使用,不是做好室内设计的充分必要条件 !


众多的人基本上都是在这个环节上止步不前所以造就了市面上有如此多的CAD培训班3D效果图培训班和手绘培训班 甚至平板电脑手绘培训班

其实这些都是工具 ,工具是用来表达设计思维的 他永远只是手段而已 ,那真正缺失的是什么呢 ?


我认为是空间设计正确的逻辑思维技能。对不单是思维,而是思维技能,任何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永远只能停留在口头层面,而做设计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是表现在手头技能层面的功夫。

其次,现在做项目设计,很多人第步就是意向参考图,然后做平面规划方案 方案确定之后再往下接着做如此按部就班的下去

其实这些只是工作的流程 仿佛把流程完成之后是一个好设计 甚至有时候为了做效果图而做效果图 以为把图纸设计好了就可以打动甲方

这里往往缺失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下功夫对于空间现场氛围的营造


第三,空间设计出来是干什么用的肯定是要让人们用来体验的


体验是什么 ?对于设计出来的空间,体验是你用身体的各个感官去感受。 最终得出来的其实是一种感觉 这个感觉是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 身体感触到的 ,鼻子闻到的,双手触摸到的等等,这些所有的集合形成的一种, 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这个感觉它是复合的,非单一性的。

那接下来就好办了 既然是一种感觉 那我们就把它拆解一下 是什么共同组成了这些感觉


空间的结构尺度,结构如果不好,其它的再好再漂亮都是白扯了。 色彩材质,材质表面的机理,通风采光,以及一些软装陈设品等等,他们应该是一个有机且互相关联的整体 而不应该是彼此割裂开的 不应该是彼此孤立的 他们之间是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的。


有人说室内设计其实就是设计个面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简略的说法 也对也不全对六个面共同组成了空间的正形, 那些你看不到摸不着负形呢它其实也存在于这个空间之中的,正形和负形共同营造了空间现场的氛围 共同组成空间的特定感觉

有些朋友肯定会说,这个我也懂啊 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也会从这些角度去考虑,来实现空间的氛围营造

不过,以我个人对众多设计师的和了解与观察他们不缺画图的技能 缺的是怎么样把这些现场空间氛围营造的组成语言 高效有机准确的混合应用起来

举个例子色彩的敏感及搭配应用,什么情况下用轻浊色调,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艳调;对尺度的理解,及对材质的肌理气质理解与应用 哪里的光,强多少哪里的光做重点照明 如何运用光线把空间的层次范围拉开等等。

最后,前面所提到的,其实都应该在做平面规划和立面规划时就应该有机的结合进来 同时要做到准确及高效 这样才有可能把整个空间那种整体现场氛围营造出来。只有把空间现场的氛围营造出来 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作品

市面上大部分的设计师,缺乏对各个专项的深入研究及应用。 比如说, 很少有人把色彩掌握的特别熟练 ,很少有人对空间本身的理解及其透彻, 又很少的人把材质的散发出来的气质,准确无误的理解及正确表达应用。

当然空间中不应该只有这些还有很多。但是,当有一项缺失的时候那这个空间肯定是有氛围上缺失 营造上不足

所以我给这些学生的建议是不要再去使劲的去研究你的工具了 这时候你应该去研究底层的东西和基础的东西 然后再把它们合起来做综合的刻意练习

当然这个刻意练习 必须是严苛的 必须是要有人能给你及时正确的反馈的 而且要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不断的深入练习 否则走马观花式的练习, 所得一定甚少

如果彻底掌握了做设计的底层逻辑思维并把这些思维逻辑用你所掌握的工具技能把它有效的组织表现出来 那你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做出优秀的作品 肯定就不远了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