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房四谱》// 笔谱·二之造(三)

笔谱·二之造(意译)

《博物志》载:有一种野兽擅长攀缘树木,

身上花纹似豹,名为虎仆,毛可取用制笔。

岭外兔子尤其少,人们多用雉鸡尾毛制笔,

也很巧妙。因此岭外人的书札字体多孱弱,

然而其笔锋利。此外,等到水干墨紧之后,

笔头鬈曲如蝎尾状。所以《岭表记》有云:

岭外既无兔,有位郡太守难得拥有了兔毫,

命令匠人制作毛笔。匠人醉,丢失了兔毫,

惶恐忧惧,于是用自己的胡须代替制成笔。

非常好用,太守询问缘由,工匠以实相告。

郡太守于是令每家每户必须缴纳人的胡须,

有些人交不出,就责令他们缴纳等价物品。


宣城之笔,虽笔管精妙,然而上佳者很少,

大约进贡朝廷和供给达官的制作稍稍精致。

还有人用鹿的细毛制笔,

所以,晋代王隐《笔铭》载:

“难道制笔,必用兔毫。

其实利于调制不易写秃的,还有鹿毛。”

大概江表也是兔子稀少,

商贾往往南渡贩卖兔皮牟利。

如今江南民间使用的毛笔,

则都是用山羊毛制作的。

蜀中地区也有用羊毛制笔的,

相比之下,往往也不会逊色于兔毫笔。


当今有用泥金、泥银抄写佛经道书的人,

所用之笔,笔毫才只有数百根。

用金泥沾湿之后,笔锋则会重涩而有力。


如今的飞白体,多用竹笔书写,效果不佳。

较为适宜的是用相思树皮,

将树皮末端散成丝状,并用漆涂刷笔柄,

可随字的大小,制作五至七支笔为妙。

往往一支笔书写一个字,可写满八尺屏风。


笔谱·二之造(原文)

《博物志》(1)云:有兽缘木,文似豹,名虎仆,毛可以取为笔。岭外(2)尤少兔,人多以杂雉尾作笔,亦妙。故岭外人书札多体弱,然其笔亦利。其余,至水干墨紧之后,鬈然如虿(3)焉。所以《岭表记》(4)云:岭外既无兔,有郡牧得兔毫,令匠人作之。匠者醉,因失之,惶惧,乃以已须制上。甚善,诘之,工以实对。郡牧乃令一户必输人须,或不能逮,辄责其直。

宣城(5)之笔,虽管答至妙,而佳者亦少,大约供进或达寮为之则稍工。又或以鹿之细毛为之者,故晋王隐《笔铭》云:“岂其作笔,必兔之毫。调利难秃,亦有鹿毛。”盖江表(6)亦少兔也,往往商贾赍其皮南渡以取利。今江南民间使者,则皆以山羊毛焉。蜀中亦有用羊毛为笔者,往往亦不下兔毫也。

今有以金银为泥书佛道书者,其笔毫才可数百茎。濡金泥之后,则锋重涩而有力也。

今之飞白书(7)者,多以竹笔,尤不佳。宜用相思树(8)皮,棼(9)其末而漆其柄,可随字大小,作五七枚妙。往往一笔书一字,满一八尺屏风者。

【注释】

(1)《博物志》: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编撰,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

(2)岭外:五岭以南地区。

(3)虿(chài):蛇、蝎类毒虫的古称。

(4)《岭表记》:地理杂记,全书三卷,唐代刘恂撰,记述岭南异物异事。

(5)宣城:安徽宣城,古称宛陵、宣州,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6)江表:从中原看,长江以南地区,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7)飞白书:东汉蔡邕所创,笔画中丝丝露白,如用缺少墨水的枯笔写成。

(8)相思树:豆目豆科相思子属植物,常绿乔木,材质坚硬,树皮含单宁,花含芳香油,可作香料。

(9)棼(fén):纷乱,紊乱,众多错杂。此处为动词。

文房四谱 - 文集 - 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