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与朋友在小区附近散步,路过一家新开的零食店,明亮的灯光下,低头选购零食的人还真不少,另一头的结账区也排起了长龙。
朋友不由地感慨,“眼下,也只有零食店的生意依旧这么火爆,等我挣够了钱也开一家这样的零食店。”
我有些不解地问:“现在实体这么难,为啥还想着做生意呢!好好地上班不好么?”
这时,朋友脸上显露出了无奈,“要是能一直这么稳定地上下去,当然好啊,可是我年近四十了!”
我知道,朋友的中年焦虑又犯了。
与其说是焦虑,不如说是对未来职业不确定性的一种恐惧吧!
朋友是一名程序员,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职。朝九晚六,不用加班,工作看似安逸的背后,有着旁人不能理解的危机感。用他的话说,他所在的行业就是吃青春饭的,像他这个年龄还能在互联网行业混着,不仅仅靠的是技术过硬,还有点儿靠运气。
我开始有点心疼他了。正经的985院校毕业,学习能力很强,获得的荣誉证书一大摞,工作上也是兢兢业业,从普通的程序员做到了公司总工程师的位置。几年前,他觉得自己的圈子太窄,想接触更多的前沿技术,选择辞职,来到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从头做起。最初,他的心里是有落差的,但是他对技术的热忱填补了这种落差,他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在所有熟悉他的人眼里,他天生就适合搞技术。
他不善言谈,却对自己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闲暇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他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一手拿着书,一手托着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像极了一个即将要参加考试的孩子。有时候我们也会调侃他,“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参加高考呢!”他总是摇摇头,说:“中年危机啊!”
我知道,年龄成为了他工作中的短板和绕不开的话题。
他的神经经常处于紧绷的状态,为了不被淘汰,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输入知识,在技术水平上找到一种存在感和成就感。
像互联网公司,大多是一些二十几岁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哥哥小姐姐。为了不跟他们产生距离感,他穿衣服非常注意,几乎只穿运动服,刻意把自己打扮得年轻、阳光一点。他大概最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年龄了吧!
有时候想,如果没有这种高学历背景,他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焦虑?
人都是这样,能够接受自己一直的普通,但是接受不了由高到低的落差。
说到这,我其实也很想知道,40岁以后的你们,特别是程序员们,都在干什么呢?
